查看原文
其他

《流俗地》入选豆瓣2021年度读书榜单

王昊 十月文艺 2022-06-21


近日,豆瓣2021年度读书榜单发布,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马来西亚华人作家黎紫书长篇小说《流俗地》入选。


虚无记忆,实在人生

——评黎紫书长篇小说《流俗地》

《流俗地》,马来西亚作家黎紫书的新书。“‘流’字的部首是水,‘地’的部首是土,水土之间,中间是人,俗是人跟谷,就是人跟食物在水和土中间。我觉得有水、有土、有人,水土跟人抱着谷在一个地方生活,我就用这样一个名字写我自己出生、成长的地方。”


一、小说的表达与追寻


许多小说家都有属于自己的精神原乡,如莫言的高密,马尔克斯的马孔多,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等等。作家开始营造属于自己的写作地界,需要勇气和深耕于此的耐心。黎紫书是有丰富经验的小说家,她有着在文学版图之中开疆拓土的豪迈心境,《流俗地》开篇第一页即气定神闲地开始描摹她的锡都:
 

锡都是个山城,路的南端重峦迭巘,岩壁耸立,壁上许多山洞像被史前巨大的白蚁蛀空所巢,无尽纵深,都被开辟成石窟寺。


且作家以《吾若不写,无人能写》为后记题目,独见其在文学版图之中开疆拓土的豪迈心境。陈思和教授在谈到本书时曾说,《流俗地》重要的看点在一种气象。这种落叶生根的经验与勇气,或许便是此种气象的基底。



而关乎小说气象的另一重要元素,便在于它的文字:精致、严密而统一。一方面,作者对语言精雕细琢,掌握节奏,精选用字;另一方面极力克制自己的情绪,不大惊小怪,使得整个文本异常冷静:拉祖被杀,盲女银霞遭人玷污,这些足以让人呼吸急促的情节,在文本中,读来竟与其他日常镜头并无他样。作者奠定一个统一的文字情绪,然后将所有事件拉到同一个情绪水平线上,也就顺势消解了单个事件的意义——在生活的洪流之下,多么激荡的现实,多么复杂的情绪,都将被稀释殆尽。小说家的工作,也就单纯变成了寻找某种“无意义”,用王安忆的话说,即“表达别的领域里没有命名的东西”。


那个所谓的“表达”,究竟是什么?不同的读者或许有不同的理解。在我看来,本书的重点在于它的结构,打乱时间顺序,借用意识来引导故事发展。作者通过这一过程,建构生活中记忆的意义,然后再将其意义进行消解。

 

二、记忆,与真实


整部小说,以众多人物之生活为骨,以锡都之风土人情和精神世界为血肉,丰满而紧实。诸多名家谈到本书,均强调写实主义风格(虽在日常生活中穿插各类梦境,但也有着明显的与现实世界相对照之痕迹),但小说整体结构却颇具现代意味。作者将叙述时间打乱,以单个事件或意识走向驱动小说进行,整体故事虽看上去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却在叙事中将散出的线索一一找回,如同银霞手中一直在编织的网,亦如同银霞心中的城市之网,草蛇灰线,以归来开始,亦以归来结束,构成圆环反复。小说在平静的叙事波纹之上,不断涌现新的死亡,却因着非线性与意识流的叙事方式,使得一个人物在叙事循环中死了又生,即使在这章消失,却又在下一章节有机会再次出现,或是在这一章里,先让人物死去,下一章才介绍该人物的死因,将因果打破,营造出了特殊的意味——旧人走,新人来,但人们都无法摆脱自己的记忆。记忆,也就成了本书叙述的题眼。


在记忆织成的网络当中,死亡也就只是一个短暂的事件,只一瞬间,而不是持续蔓延的事情。只要活在别人的记忆之中,人就是永生的。因此,一切的伤痛与不堪,都终将成为过去。从这个角度来说,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有了更深层的意义。银霞与顾老师被锁在电梯间里,因着共处于黑暗空间,在外部感官上有了共鸣,银霞再将自己的往事和盘托出,两人便成了记忆的共同体。无论痛苦,还是欢乐,都是两个人的事了。最终两人的结合也就成了必然。



小说临近结束才开始讲述银霞遭人玷污的不堪往事,在此之后,银霞与顾老师成婚,翻开新的生活篇章。在生活的洪流中,记忆变得如此轻薄。如同余华所说,活着只是为了活着本身,不为其他。太阳终将照常升起。但是,黎紫书铺排全篇,终于在最后一刻将能量释放,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拳师,将力量汇聚到一个点上,一拳打出,正中红心。故事结尾,那只黑白同体,早晚各异的猫,再次出现在了银霞的空间里。猫咪,如同记忆,当银霞与读者都以为,生活即将翻篇,一切都将重新开始时,它会再出现,告诉你,别妄想了,你永远跳不出这记忆的黑洞。这只猫,与大辉的归来,共同构成了微观与宏观上的循环往复。你看呐,无论抬眼,或是低头,尽是逃不开的记忆之网,尽是过往生活的苦涩。
自此,方才显现出黎紫书的高明之处,整本小说的一个基本设定,在结尾处才释放出它的光芒和意义——银霞眼盲,心却是清明的。她无法完全确定,归来的这只猫就是她的普乃,也永远无法确信记忆的真假,甚至无法确信,自己身处的究竟是梦境,还是现实。《流俗地》整部小说情节随意识而流动,想来黎紫书在写作初期,虽有故事,但具体细节应是在写作过程中不断生发出来的。当材料不断涌现,小说的走向已不是作家的理智所能控制的,人物与故事,早已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生命。当年,福楼拜创作《包法利夫人》,小说接近结尾,一日作家突然伏案痛哭。朋友问其缘由,他说,夫人死了。朋友说,既然你是作者,可以让她不死啊。福楼拜说,夫人的生命走到那般处境,没法不死。她已有了她自己的生命。银霞,普乃,都有了自己的生命,因此在结尾处,猫必须回来,银霞也必然无法断定,此猫是否是她记忆中的那只猫。记忆,这个贯穿全篇的生命重点,其意义也就在此也就得到了消解。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黎紫书亦在后记中提到《红楼梦》: 我想到的是《红楼梦》那样的小说。
拿《红楼梦》来说自然是过于托大了,曹雪芹这小说里头哪怕一个丫鬟都比《流俗地》里任何一个人物风雅而有逸趣。 想来,黎紫书心中,也是以《红楼梦》为好小说的标杆的。“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红楼梦》在实在处,将人的生命做了一个总结,整个大观园不复当年,几近人去楼空。《流俗地》虽然结局热热闹闹,但却有着与《红楼梦》类似的悲苦底色。生命是一场虚空,即使最后一番热闹场面,却都只是暂时的假象罢了。明天会发生什么?新的记忆是好是坏?没人知道。


三、流俗之地


若是如此,活着的意义是什么?黎紫书在小说里极力铺排锡都这座城市的山水风俗,人与人的缠绵纠葛,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正是生命之意义。生命从零开始,亦要从零结束,中间承载的起起伏伏,是由书中所写的月光河、南乳包、白咖啡,一点点构建起来的。这也正是本书书名,流俗之地的意义所在。我们都生活在土地上,无一例外,尽是流俗,互通有无,你所生活的那一方天地的温度,具体的人与事物,便是你生命的意义了。如罗翔所说:“真正的爱,一定是对具体人的爱。”
亦即如书中所写:
 蕙兰用了“爱”这个字眼,这教人多么难忘。那是莲珠人生中第一次听到有人说“爱”。



点击【图书封面】一键购买图书

《流俗地》

黎紫书/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1年4月出版


曾对未成年女孩始乱终弃、长相俊俏的大辉,一个被讹传已死之人,竟辗转归乡,活生生出现在大街上?天资聪颖的盲女银霞,进入盲校学习,摸索光亮的路上,灵魂却舍弃肉身,坠入无边黑暗;离乡从业的印度仔律师,生命竟于三十六岁遭人暗杀,猛然截断;爽朗的马票嫂年轻时离开软弱的丈夫、改嫁有钱黑道,苦尽甘来后却终结于失智症……银霞、细辉、拉祖自小一同长大的“铁三角”,历经生命碌碌坎坷的拖磨,该如何寻找各自人生的出口?


黎紫书以马来小城的“楼上楼”为中心,洞开马来西亚的华人世界,他们的爱恨、生死、出走、回归,无不沾染此时、此地的风俗与况味,《流俗地》中的故事非在这里发生不可,非如此不可。




撰文/编辑:王昊


| 往期精选|

马家辉×黎紫书:小说里的时间、城市与人的命运
黎紫书《流俗地》荣获2021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
《流俗地》:像看一颗星的生长,却见一整片夜的明灭
持微火者·女性文学好书榜 | 2021年冬季书单
文学里的北京 | 徐则臣:写作,是一个人的战斗

▽ 点击【阅读原文】跳转购买图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