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云松《做老师应当具备文学才气》

2017-02-18 张云松 读书369

近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电视连续剧《于成龙》,我认真观看了本部讲述清代著名廉吏于成龙的故事。在收看的过程中,剧情让人感动。我对剧情中出现的邢济堂老先生产生了无比的钦佩之情,电视剧中邢老先生学识渊博、思想开明,对于成龙、章丘仁、陈廷敬这些学生进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论语别叙》的思想教育,谆谆教诲,为大清朝廷培养了几位能臣廉吏。并只身抵抗守备喀尔齐驻军永宁书院的情节,我内心得以深深震撼。“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古话道出了读书人的无奈,但邢老先生面对喀尔齐这种无赖之徒、杀人魔王临危不惧,并义正言辞地斥责喀尔齐“你读过书吗?”“把你的马赶走,这是书院!”。喀尔齐这种混世魔王面对邢老先生的严辞,现出了淫威之下的胆怯。

当然电视剧上的情节是编剧或者导演们塑造出来的,但邢老先生身上表现出来的“文学才气”那是让人激动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封建读书人形象表露出来,让人深感钦佩。反之结合电视剧情,于成龙、章丘仁、陈廷敬这几位邢老先生的学生,在为官的路上,邢老先生身上的这种文学才气无不在他们身上得以深深的映现。他们身居高位时,表现清廉;他们身处险境时,临危不惧;他们丢官遇阻时,积极面对。他们都是朝廷重臣,但没有官场糜气、保持一身清廉,努力为朝廷做事,努力为百姓着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读书理想始终保持在他们的心中,成为他们终身的理想。

有人说,好老师成就人一生。但目前很多人对这句话的理解却从认识上出现了偏差,单纯地理解为一位好老师能教出学生好成绩,考上好学校。成绩好了,好学校考上了,本事有了,官也做了。但为人民做了什么?这种人一但成功,只为功利,只有私己,甚至成为贪官污吏,叛国投敌者。好的老师,应该给予学生终身成长的文学才气,不仅是学识的、应该还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但在当前,作为教师,很多人已经失去了教师应该有的的文学才气。他们一方面不读书、不学习,学识空乏,只为考试而教;另一方面自身贪图生活享乐,生活作风糜烂,师德缺失;还有的老师利欲熏心、信仰缺失、理想缺乏,把教书当成职业,教书是为了职称,教书只为了多一份收入,甚至为了金钱而不惜出卖师魂与人格。身上表现出来的全是铜臭气味、赌博气味、功利气味。“师者,范也!”这样的老师教育出来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才呢?大家可想而知,言传身教的影响会在他们心灵深处根深蒂固。

近段时间,我有机会曾拜访了几位知名的老师,从他们身上,我感悟了作为师者身上应有的文学才气。

曾祥铣老先生,一位从原遵义市政协副主席退居下来的老人,八十多岁了,精神矍铄。那次去拜访老先生,当他知道我们到来,亲自从五楼走下来迎接我们,亲切的握手,慈祥的问候,我为之感动。当走进他的居室,我深感震撼,不足20个平方的客厅,四壁全是书,整个客厅都放满了一摞一摞的书籍,连个座位也没有,我们都是把书摞开,才勉强安下一根凳子。当时,我就想到一个词“汗牛塞屋”,再参观他的书房,“斗室”的概念马上映入我的脑海,那间让老人写出五车文章的地方还不足四个平方。老人热情地给我们斟了一杯茶,然后便和匡老师讨论起相关的写作来,他告诉匡老师,他经过认真查阅资料并访谈了相关的人事,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出现的细小问题提出了纠正,他说,写书,不能有半点虚假,要实事求是,作品要为后代负责。我们离开时,他又坚持送我们到楼下,看着我们离去他才转身。当时我的心都差点掉出来了,多伟大的人啦,做人做到了礼贤下士,读书读到汗牛塞屋,学问做到精益求精,责任想到为将来负责。这是不是一种文学才气的体现呢?

还拜访过现遵义市长征学会会长、原遵义地委秘书长,我国著名的红色文化研究专家黄先荣老先生,七十多岁,他充满智慧和精悍的作风感染着我,他说话干练,真诚,当谈到我老家的一位已故长辈时,他表出深深的惋惜和追念, 表现对曾经一起工作过四年友人的思念,那是一种真诚加真挚的感情。在谈话中,了解我的写作情况,他深情地鼓励我好好写作,多读书,鼓励我成长,看得出来他对后辈晚生们深切的期盼和关切。他赠予我他的新著,真诚而语重心长地再三告诫我一定要多读书,要勤奋,要激励更多的年轻人拿起笔来写作,并真心称赞我的职业,称赞老师职业的作用和伟大。他真诚的鼓励让我记忆深刻,思潮澎湃。

还有一位谦虚的前辈冯祖尧,他在务川县做过三届的副县长,遵义市民宗局副局长的任上退休,已经自己出版了两本书。当时我们走进他家里,他拿出自己的作品,很谦虚地说:“请你们帮我看看,自己从事行政工作时间长,在文字功夫上很欠缺。”我们认真听了他为《冯家大院》作的序,这篇《序》被某电视台采用,有专门的诵读。这片序中,冯老师对书做出认真的评价和对作者真诚的评价,可以感受到他一定认认真真地研读了此书,并且真诚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谦虚谨慎的态度加上精雕细作的字句,让这篇大院序壁上生辉。他身上表现出来的谦虚的作风让我心灵得以洗礼,“谦谦君子”的人格魅力难道不让人深思。

交流最多的是引我走上写作之路的匡兴洪老师。匡老师是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贵州作协会员、贵州省写作学会理事、中国乡土诗人协会会员,他发表的文学作品达一千多件。他的眼睛不好,可是他奋斗的精神令人震撼,一年中,发表了一百多篇文章,每篇文章又精雕细作,意味深长,观念向上,充满烈烈正气。见到我便问:“写文章没得?读书了没得?”“不能有半点借口和措辞,真诚地写文章,真诚地做人,真诚地对待朋友。”的确,一位严师加上尊长的形象无时不在驱动我的内心和我的行动。

自己是一位做老师的人,深深爱着自己的职业和自己的学生,原本觉得自己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勤奋和学识,在真正接触这些老师们我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和微薄,我深深地在反思,自己到底有没有具备一名做老师的资格?自己有没有做老师的“文学才气”?学生有没有从我身上感受到文学才气?学生们会不会滋润文学才气?

有人也在高谈我们的教育已经没有希望了,但我认为我们的教育是大有希望的。再来谈谈我身边的一位年青女教师,她刚参加工作三年,但教的学生却赢得大家的称赞,不仅成绩好,学生们充满朝气。有一次,他班上的两名学生逃学,全校的老师和派出所的几位民警一起找,两位调皮的孩子故意躲着大家,藏在树丛中,直到第二天早上才在山里面找到他俩,大家都很生气,派出所的民警很愤怒,都说这俩孩子是坏孩子,曾经进过派出所,干过很多坏事。但就在这两个孩子从树丛中走出来的那一刻,这位遭受领导批评,家长责骂,一天没有吃饭,一晚没有合过眼的老师,一把拉过两个孩子,眼泪哗哗地流了出来,向一位慈祥的母亲一样,低声斥责到“你们为什么这么傻?为什么不早点出来,山里多冷!”她不准派出所的同志带他们去派出所,坚决反对学校领导要劝其转学的意见,依然接受这两名学生。两名学生深得震撼,从此勤奋学习,遵守纪律。在这位年轻老师身上这难道不是一种文学才气的体现?

文学才气不只是学识,更重要的是气节。作为老师,言传身教、改变人类灵魂的工作者、示范者,的确需要文学才气。我们做老师的需要这种气节,我们的民族也需要这种气节,这是我们民族几千年不言败的关键所在,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精神状态。是引领我们民族不断进取不断探索不断抵御各种消极思想和观念的至宝物,我们不能遗弃。

但一些消极的思想已经开始进攻我们伟大的灵魂塑造者们的思想,功名利禄占据了他们消极的心态,教书育人的天职已经抛掷于外,民族还有希望吗?不!有前辈们的言传身教,有年青辈的奋勇坚持,我们做教师的应当重新拾起这把火炬,我们多学习祖国的传统文化增强自己的文学才气,才会教出更多具有文学才气的人来,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社会才会永立不败,才会更加旺兴!

(作者:青杠塘镇中心学校 张云松)

来源:作者投稿  图片来源:网络

投稿:41191478@qq.com

读名著、听音乐、品美文

给你不一样的视听新感觉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