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观点|杨信彰:学科语篇研究的若干问题

语言学通讯 语言学通讯 2021-03-17

再不点蓝字关注,机会就要飞走了哦


学科语篇研究的若干问题

杨信彰

厦门大学 外文学院

要: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学科的交叉和融合,知识建构已成为学科语篇研究的一个主题。 近年来,学科 语篇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人们着力探讨学科语篇创建知识的各种特征。鉴于学科语篇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 学科语篇的复杂性,本文讨论学科语篇研究相关的四个问题,涉及学科性、知识与学科的关系、学科知识在语篇中的体 现以及研究方法, 从而说明系统功能语言学和教育社会学的结合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人们通过学科语篇识解世界、 构建学科知识的机制和特点。

关键词:学科语篇; 知识建构; 教育社会学; 功能语言学

文献来源:杨信彰.学科语篇研究的若干问题[J].外语教学,2019,40(02):8-12.     

期刊动态|《外语教学》2019年第2期目录

作者简介:杨信彰,厦门大学外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  、全国功能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英汉语篇分析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会长、全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文体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研究 方向: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

杨信彰教授

1.引言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学科语篇在学科知识建构和传播中的作用日渐明显。近年来, 人们从多个维度对学科语篇展开了各种研究, 尤其是融合语言学和教育社会学的理论, 探讨学科语篇构建学科知识的机制和特征。Hyland (2000:5) 从互动的角度把学科语篇看作是构建、评价、展示和协商知识的手段。根据Hyland (2000:8) 的说法,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规范、术语、知识和研究方式, 形成一种单独的文化。由于人类通过语篇获取和形成知识, 而语篇的产生和理解又离不开知识的运用, Matthiessen (2009:36) 把对语篇构建和传播知识的研究称作知识语言学 (epistemological linguistics) 。van Dijk (2014:5-6, 11-12) 也意识到知识与话语研究的重要性, 提出建立话语知识学 (discourse epistemics) 这样一个多学科领域来研究知识与话语的关系, 以此来探讨不同交际情景下知识在各种语类中的学习、预设、表达、传播和证实。不难看出, 学科语篇的研究主要涉及学科、知识和语篇三个方面的内容。鉴于学科语篇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学科语篇的复杂性, 本文拟讨论学科性与知识的关系、知识在学科语篇构建知识过程中的体现及其研究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从而说明学科语篇研究的性质、范围和特点

2.学科性

人们通过学科语篇构建知识, 交流知识和掌握知识, 因此学科语篇研究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是学科的性质和本质特征, 即学科性。在Muller (2011a:15) 看来, 学科性指的是学科的界定以及学科代理之间的关系。Christie & Maton (2011:4-5) 把学科性看作是知识的组织、知识的创建和教学实践的组织, 认为学科性的主要特点是构建知识的能力, 包括知识的产出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由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以及知识越来越专门化, 新兴学科不断出现。Hyland (2000:1) 认为界定学科的不是抽象的观点和理论, 而是得到学科认可的实践活动能力。但是, 人们对于学科的分类持不同的观点。如Trowler (2009:182-183) 提到学科从认知的维度可分为硬学科和软学科、纯学科和应用学科, 从社会的维度可分为趋同型学科和发散型学科、城市学科和乡村学科。Bernstein (1990:135, 1996:23) 区分了单个学科 (如化学、物理、心理学、社会学) 和应用领域 (如工程、医学、建筑、管理) 。Bernstein (1990:135) 把单个学科看作专门化的离散话语, 有自己的知识领域, 包括语篇、实践活动、准入规则、考试方式等方面。Bernstein (1996: 23) 在此基础上把应用领域视作为知识生产领域和实践领域的界面。按照Muller (2011a:19) 的解释, 单个学科只涉及自身的知识生产领域, 而应用领域却不受单个学科的束缚, 涉及内部的知识生产领域和外部的实践领域。

3.学科与知识

从以上可看出, 虽然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学科, 但这些学科有一点共同之处, 即学科与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不同学科涉及不同的知识领域, 知识建构始终是学科性的重要内容。学科的存在离不开学科知识, 因此学科语篇研究的另一个问题是确定知识的定义以及学科知识的特征, 观察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如何识解他们所关注的世界。

虽然学科语篇涉及的是学科知识, 但不同的学科呈现不同领域的知识。也就是说, 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知识范围。对于知识, 人们持有不同的观点。van Dijk (2014:43-44) 把知识看作人类基于社会情景、由大脑实现的心理过程的结果, 并认为知识是一种心理表征, 是由自然语言获得、表达、预设和复制的。事实上, 不同学科长期以来对知识展开了各种的研究。van Dijk (2014:6-10) 在回顾有关知识的研究时谈到, 知识论早就一直在议论知识的本质, 讨论知识与观点之间的不同;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交际学、组织学、语言学、符号学等许多学科都从不同侧面对知识展开研究, 涉及知识的心理表征、知识的产出、知识的传播与使用、知识的作用、不同群体间的知识差异、知识的管理等方面的内容。Kappagoda (2005:192-197) 也提到, 历史学的视角研究学科的历史发展, 解释知识与学科发展的关系;社会学的研究注意社会关系对知识的影响以及知识生产的社会条件;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强调知识建构与语言系统和其他符号系统的密切联系, 关注知识建构的社会基础。不过van Dijk (2014:11-12) 注意到了知识研究的一些缺陷, 例如忽视认识群体成员基于知识的互动、知识对于话语意义的作用等。

知识的建构是在语篇层面上展开的, 因此对于语言学研究来说, 学科语篇研究的一个重点是语篇中符号系统与知识建构、知识传播的关系。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的研究, 但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影响最大的是教育社会学的视角, 尤其是其中的知识结构理论和语码理论。知识的建构涉及语言符号系统的意义模式变化 (Kappagoda 2005:186) , 不同学科构建知识的方式会存在差异。Bernstein (1996:170-173, 1999:158-163) 区分了水平话语 (即常识性的话语) 和垂直话语 (即包含专业知识的话语) , 并把垂直话语分为水平知识结构和层级知识结构, 用其来描述不同学科的知识结构。在Bernstein (1999:162) 的定义中, 水平知识结构包含着一系列专门的语言, 有专门的研究方式和构建与传播标准, 而层级知识结构则融合底层知识来创建普遍性的理论, 表现不同现象之间潜在的一致性, 趋向越来越抽象的层面。Bernstein (1999:163-164) 还用强语法和弱语法区分了水平知识结构, 认为强语法的语言能进行相对精确的实证描写, 生成实证关系模型 (如语言学、经济学等) , 而弱语法的语言这方面较弱 (如社会人类学) 。

各门学科都有自己一些表征知识的特点。Bernstein (1996:135-136) 把用来描写的语言分为内部描写语言和外部描写语言。前者指创建概念语言的语法, 后者指能够描写自身之外的现象的语法。另外, Muller (2011b:219) 讨论了知识结构的垂直性和语法性这两个方面的运作机制, 指出层级知识结构的垂直性通过融合各种命题影响理论朝更具普遍性的命题发展, 而水平知识结构包含一系列平行的语言或概念, 其垂直性通过引入新语言或概念来构建Bernstein (1999:163) 所说的新视角、新问题、新联系和新的说话人。语法性涉及理论与实证数据的关系。语法性强, 就能建立明确的实证关联;语法性弱, 理论与实证的关联能力就弱 (Muller 2011b:219-220) 。由于这些特征, Muller (2007:71, 2011b:220) 指出, 语法性决定了理论通过实际验证而发展的能力, 垂直性决定了理论通过精细的解释而融合发展的能力。

除了这些分类之外, Maton (2016:11) 提出的合法化语码理论包括了五个维度, 即专门性、语义性、自主性、时间性和紧密性。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Maton (2013:11-12, 2016:15-18) 的语义性包括了语义重力和语义密度两个方面。前者指意义与语境的关联程度, 后者指意义的浓缩程度。两者在语篇展开的过程中会波动变化, 从而推进知识的建构。朱永生 (2014) 专门讨论了Maton的合法化语码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参考价值。另外, Maton (2007:88) 认为每个知识结构都有一个知者结构。在Maton (2007:91-92) 看来, 自然学科具有水平知者结构, 而人文学科具有层级知者结构。Maton (2007:91) 还把层级知者结构分为强知者语法和弱知者语法。前者相对明确表达了理想化知者的生物和 (或) 社会因素, 而后者不那么突显知者的生物和 (或) 社会因素。

以上特点表明, 教育社会学对知识结构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分析了知识的本质和结构特征, 逐渐构建了知识的系统分类。语码理论中的垂直性、语法性、语义性、内部描写语言、外部描写语言、知者结构等诸多因素都在知识的建构、传播和理解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可为学科语篇研究提供很好的参考。

4. 知识建构在语篇中的体现

鉴于知识的建构离不开语篇, 学科语篇研究需要关注的第三个问题是结合教育社会学的理论来分析和描写学科语篇表征知识的词汇语法。系统功能语言学关注语言和其他符号资源识解知识的方式, 而语码理论只关注知识本身的理论化 (Doran 2018:30) , 两者的交叉能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学科语篇构建知识的方式和特征。Halliday (1998:228) 把科学语言看作是对经验的重新识解, 认为这种重新识解产生的新的知识建构不仅表现在措辞上的变化, 而且还表现在意义的重构。语言学关注的是语言系统在学科知识建构中的使用, 因此在学科语篇词汇语法特征的研究上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在这方面, Halliday (1994, 1998) 用系统功能语法对科学语言的词汇语法特征展开了研究。Halliday (1994: 138-143) 通过具体的分析说明科学语篇的一个普遍模式是把过程和性状名词化, 把逻辑语义关系词汇化为动词后又词汇化为名词。Halliday (1998:206-207) 观察了名词化的名词通过关系过程建立关系以及语法隐喻在科学英语中的使用, 归纳出科学英语喜爱的小句类型是两个名词词组由一个表示逻辑语义关系的动词词组连接起来, 并认为语法隐喻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Hyland (2000:xi-xiii, 1) 把学科语篇中的语言特征看作社会互动的痕迹, 调查了8个不同学科的论文、书评、科学信函、摘要和教材的1426个语篇, 分析论文中的引证和转述动词、书评中的批评与表扬、摘要中的语步、科学信函中的模糊语和增强语、教材中的元话语手段与专家身份的建构, 发现了各学科之间的差异, 阐述了知识的建构、协商和说服的过程 (Hyland 2000:3) 。Coffin (2006) 从语类理论和评价理论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历史学科语篇识解历史的词汇语法特征, 涉及时间和因果关系的表征以及评价意义的呈现。

在结合教育社会学的理论对学科语篇研究方面, 许多学者 (如Martin 1993, 2011, 2013; Wignell 1998;Kappagoda 2005;Hood 2011;赵清丽 2013;曾蕾、尚康康 2018;Doran 2018) 在学科语篇的知识建构研究上取得了一些成果。Martin (2011:37) 认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和Bernstein的教育社会学理论有着互补性, 学科的交叉能促进系统功能语言学和教育社会学思考共同关心的问题。Kappagoda (2005:197) 认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知识研究强调三个方面:一是知识建构依靠语言和其他符号系统, 二是知识建构立足于社会, 三是不同知识具有不同的语篇。Maton et al. (2016) 把语码理论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对话分为五个阶段, 并尝试把这两种理论结合起来, 分析了中学课堂构建学科知识的特点, 说明两种理论的结合能产生良好的解释力。Martin (2013:25) 从合法化语码理论的角度分析了语义密度的强度与构成、分类以及含义序列的联系。由于专业术语与语义密度有关, 科学知识的建构离不开语法隐喻。Martin (2013:27-28) 认为语法隐喻在各门学科识解非常识知识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 能定义和解释技术过程, 提高专业术语的语义密度。因此Martin (2013:25-28) 把语法隐喻的知识识解力称作权力语法, 把那些具有较高语义密度的专业术语称作权力词汇。另外, Martin (2013:31) 认为每个学科在包装知识时都使用了各种语类, 因而把语类的组织称作权力语篇组织。这三个方面均可成为学科语篇构建知识的词汇语法资源。Martin (2013) 讨论了生物和历史学科的语篇, 分析这两个学科使用权力三项来包装知识的机制。在这一点上, 吴格奇、朱永生 (2016) 分析了大学英语教材, 讨论权力三项在科普、社会、文学三种语篇中的表现特征。

从Maton (2007) 的知者理论来看, 功能语言学可研究语篇作者表征知识的手段以及他们借助知者来使自己的研究合法化的方式。例如Hood (2011) 讨论了不同学科语篇中知者在学科知识合法化的作用, 根据认识关系和社会关系分析了研究论文引言部分对观点来源和现象观察的投射, 说明人文学科投射源的可视度高, 自然科学投射源的可视度低;自然科学属于分析性观察, 人文学科属于证明性观察。

学科语篇承载的是非常识性的知识, 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抽象化和技术性。也就是说, 语篇中的事物往往是抽象且具技术性的事物 (Kappagoda 2005:207) 。在Wignell (1998:302) 看来, 语法隐喻和抽象词语都是抽象化的手段。关于技术性和抽象化也出现了一些研究。例如Wignell et al. (1989) 从语场的角度分析了地理教材中的技术性, 说明专业术语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Wignell (1998:299-301) 探讨了科学在创建专业术语时的一些词汇语法特征, 指出定义主要使用识别型关系小句、嵌入小句、名词同位语和详述小句;分类使用归属型关系过程和存在过程, 专业术语之间构成部分—整体和类别—次类别的分类关系;解释主要使用物质过程和表示时间、因果、条件的增强小句来构建事件序列的轮廓。赵清丽 (2013) 把功能语言学和教育社会学的理论结合起来, 从实体、语义性、活动、语类、多模态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三种不同水平的中小学物理教材构建学科知识的特征。Doran (2018) 分析了数学符号、图像和语言等资源构建物理知识的方式, 探讨物理学语篇的技术性、语场、语义性、语法隐喻、语类等方面的特征, 进而说明各种符号资源构建知识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互补性。

语类也是知识建构的重要资源, 因此学科语篇的研究除了进行词汇语法的分析之外, 语篇组织的整体模式也是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Martin (1993:266) 在分析科学教材和历史教材时指出了两者在语法、语义、语域、语类上的差异。他 (Martin 1993:267) 通过具体的分析说明科学教材常用报告、实验和解释语类;而历史教材却常用叙述、说明和报告语类。

从以上这些学者所做的研究来看, 功能语言学研究中的语类、语域、活动序列、语法隐喻、及物性、评价、信息流、技术性、抽象化、权力三项等许多概念都可用来分析水平话语、垂直话语、水平知识结构、层级知识结构、知者知识结构、重新语境化、语法性、垂直性、语义重力、语义密度等。

5. 学科语篇的研究方法

水平知识结构和层级知识结构是个连续统, 相邻学科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差别。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组织方式、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理论基础和判断原则 (Doran 2018:30) 。因此学科语篇研究需要关注的第四个问题是学科语篇研究的方法。

学科语篇的研究和学术语篇的研究有许多相似之处, 因此学术语篇研究的方法可为学科语篇的研究提供很好的参考。Hyland (2009:20) 将学术语篇的研究归纳为三大类:语篇的角度 (包括语类分析、语料库分析和多模态分析) 、语境的角度 (如科学社会学、社会历史的视角) 和批评的视角 (如批评性话语分析) 。

需要指出的是, 由于不同学科的语篇特征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实证性的量化分析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显得很有必要。由于学科研究的深入和分类的细化, 学科之间在词汇语法层面上的细微差异有时需要借助语料库的统计和分析才能表现出来。除了调查问卷、访谈、实验、案例分析、实地观察等手段之外, 语料库为学科语篇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工具。据Andersen (2016:21-22) 的介绍, 语料库的分析有两种相互互补的方法:以语料库为驱动的方法和基于语料库的方法。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有个预先的假设, 而以语料库为驱动的研究对语料中的词形或范畴几乎没有做出假设, 但由于研究人员在语料库检索中起着作用, 这两种方法并不是相互排斥的, 而应该是互补的 (Andersen 2016:21-24) 。


6. 结语

学科语篇涉及学科知识的建构、传播和理解, 因此需要融合相关学科的理论对其展开多维度的研究。学科语篇包括了某一学科领域的论著、教材、课堂话语、科普语篇等。这些语篇都与学科知识相关, 但又随学科和语域的不同而各具特点。就教材来说, Hyland (2000:104-105) 认为教材是学生学习学科概念和分析方法的一种基本手段, 也是学科知识的具体体现。从Martin (1993:221-222) 的分析看, 学科教材可看作是重新语境化的教育语篇。上面的讨论说明学科语篇研究是个多学科的领域, 一个很好的途径是从学科语篇和语境的角度出发, 结合教育社会学的理论, 关注知识的社会基础, 重视语言和其他符号系统在学科知识的创建、传播和理解中的作用, 根据知识的特征研究各种符号资源表征学科知识的方式, 探讨学科知识、学术写作和身份构建之间的相互联系。

总体说来, 学科语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学科性和知识的密切联系。随着人们对学科英语的兴趣不断扩大, 这方面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知者通过学科语篇识解经验世界、建构学科知识的机制和特点, 在语言教学上也有助于学习者提高学科识读能力, 了解和熟悉学科语篇通过各种符号系统创建意义的特性和规范, 轻松自如地进入到学科领域的学习和研究之中。

编者按

参考文献略,欢迎查阅《外语教学》2019年第2期纸质原文。

本文编辑:上海理工大学 孙雨

本文审核:吉林大学  王峰

公众号外联: 我们优先推广免费的学术会议、讲座、研修等项目。收费项目与商务合作需支持劳务费,请联系dianzishu@126.com 商谈。

语言学通讯推荐 欢迎点击选购

继续为各位提供有益的学术资讯

科研助力|“语言·文学·文化研究系列丛书”征稿函

长按二维码赞赏语言学通讯

2019年国内学术会议与研修




七万学者关注了

语言学通讯

科研助力|学术观点|专著推荐|期刊动态|教师研修|招贤纳士|博士招生|读书小札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太阳拥抱你

记得这是一个有情怀的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