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推介|刘世德、程鲁洁编:《水浒传稀见版本汇编》

刘世德、程鲁洁 古代小说网 2022-05-13

《水浒传稀见版本汇编》,刘世德、程鲁洁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9年8月版。内容简介


《水浒传》是古代小说中版本系统最复杂的一部小说,各个版本的差异及出现的先后也是学者长期研究的课题,由于《水浒传》不少版本都是孤本,又分散于国内外各图书馆,因此更为研究增添了难度。

该书由古代小说研究专家、水浒学会副会长刘世德选目,将分散于海内外的《水浒传》稀见版本汇集起来,供学者和爱好者阅读研究。第一辑收录繁本系统中的嘉靖残本、石渠阁补序本、芥子园刊本、日本无穷会藏本、郁郁堂刊本等十多种全本与残本等。 


出版说明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章回体长篇小说,由于它现存于世的版本较多,情况复杂,许多学者都对这些版本进行过分类。孙楷第将《水浒传》版本分为五类:古佚本、文繁事简本、文简事繁本、杨定见改编本、金圣叹腰斩本。郑振铎又提出三分法。这些分法都存在一些缺陷。

目前学术界把《水浒传》的版本主要分为繁本和简本两大系统:繁本文字较为繁复,简本文字较为简略;一般来说简本比繁本多出征讨田虎、王庆的情节,但也有特例即繁本中的百二十回本也包含了征讨田虎、王庆的情节。

《水浒传稀见版本汇编》计划收录珍贵的《水浒传》版本,以繁本和简本分类,分辑出版。

《京本忠义传》

本书为第一辑,共收录繁本系统中的全本和残本共九种,以大致的刊刻时间排序。

现存最早的《水浒传》版本,人们习知的有四种:《京本忠义传》残叶,《忠义水浒传》嘉靖残本、石渠阁补修本、容与堂刻本。

《京本忠义传》残叶仅存二叶,其余三种版本本书都予以收录。李宗侗原藏本《忠义水浒传》虽然残存四十四回,但它的祖本来历学术界还未厘清,本书亦予以收录,便于学者研究。康熙芥子园刻本《忠义水浒传》也是第一次影印出版。

冀望这套《〈水浒传〉稀见版本汇编》能为小说爱好者、《水浒传》研究者提供便于查阅与研究的资料,促进《水浒传》的研究与传播。

繁本系统中还有一些重要版本,因原书需要修复和图书馆暂未能提供等原因,第一辑未能收录,计划于后续的第二辑或第三辑中补录出版。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二〇一九年八月

序  言


1


我国几部著名的古代小说作品,例如《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红楼梦》,无不存在着复杂的版本问题。尤以《水浒传》为甚。

研究《水浒传》的学问,可以称之为“水浒学”。

《水浒传稀见版本汇编》

而研究《水浒传》版本问题,正是“水浒学”的一项基本的、重要的内容。

因此,广泛搜罗海内外现存的各种《水浒传》的“稀见版本”,陆续加以影印出版,是我们为“水浒学”所做的一点微薄的贡献。

本书供《水浒传》研究者、爱好者、收藏者、读者阅览、研究、收藏之用。

下面我从《水浒传》繁本和简本中选择、介绍四个“小”例子,意在表示细心、深入研究《水浒传》版本,对于有志于“水浒学”的研究者们来说,既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课题,又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前进方向。


2


第一个例子是“阎婆登场”与“刘唐下书”。

“阎婆登场”与“刘唐下书”是《水浒传》中的两个重要的情节。

而在《水浒传》的一百回本和一百二十回本中,这两个情节的设置却有着先后次序的差异。

具体说,在一百回本,是“刘唐下书”在先,“阎婆登场”在后;而在一百二十回本,则完全相反,是“阎婆登场”在先,“刘唐下书”在后。

一百回本以容与堂刊本为例。

明容与堂刻本《水浒传》

在容与堂刊本第二十回《梁山泊义士尊晁盖郓城县月夜走刘唐》的下半回,济州府太守准备收捕梁山泊好汉,命令下属州县守御本境,郓城知县看了公文,教宋江迭成文案,于是——

宋江却信步走出县来,去对过茶房里坐定吃茶。只见一个大汉,头戴白范阳毡笠儿,身穿一领黑緑罗袄。

这个大汉便是梁山头领赤发鬼刘唐。刘唐把晁盖的书信和一百两黄金递给宋江,宋江不肯收下黄金,另写了一封回信,送走刘唐——

再说宋江与刘唐别了,自慢慢行回下处来。一头走,一面肚里寻思道:“早是没做公的看见,争些儿惹出一场大事来!”一头想:“那晁盖落了草,直如此大弄!”

倒去转不过两个弯,只听得背后有人叫一声:“押司,那里去来?老身甚处不寻遍了?”

不是这个人来寻宋押司,有分教:宋江小胆翻为大胆,善心变为恶心。正是:言谈好似钩和线,从头钓出是非来。

 毕竟来叫宋押司的是甚么人?且听下回分解。

来人并非阎婆,而是王婆。

《水浒传稀见版本汇编》版权页

请接下去看容与堂刊本第二十一回《虔婆醉打唐牛儿宋江怒杀阎婆惜》的起首:

话说宋江在酒楼上与刘唐说了话,分付了回书,送下楼来。刘唐连夜自回梁山泊去了。

只说宋江乘着月色满街,信步自回下处来。一头走,一面肚里想:“那晁盖却空教刘唐来走这一遭。早是没做公的看见,争些儿露出事来。”走不过三二十步,只听得背后有人叫声:“押司!”

宋江转回头来看时,却是做媒的王婆,引着一个婆子,却与他说道:“你有缘,做好事的押司来也。”宋江转身来问道:“有甚么话说?”王婆拦住,指着阎婆对宋江说道……

王婆所引见的那个婆子就是阎婆。

“阎婆登场”被一百回本安排在“刘唐下书”之后。

连环画《宋江杀惜》

但一百二十回本(袁无涯刊本)却与此不同,“阎婆登场”被安排在第二十回《梁山泊义士尊晁盖郓城县月夜走刘唐》中段。郓城知县看了济州府太守的公文,遂叫宋江迭成文案——

宋江却信步走出县来。走不过三二十步,只听得背后有人叫声:“押司!”

宋江转回头来看时,却是做媒的王婆,引着一个婆子,却与他说道:“你有缘,做好事的押司来也。”

宋江转身来问道:“有甚么话说?”王婆拦住,指着阎婆对宋江说道……

宋江“信步走出县来”,他不是见到赤发鬼刘唐,而是见到了王婆和阎婆。在这之后,书中便逐步进入阎婆惜登场、王婆做媒、宋江购买楼房安顿阎婆惜母女、阎婆惜与张文远(张三)发生私情等关目——

话分两头。忽一日将晚,宋江从县里出来,去对过茶房里坐定吃茶。

只见一个大汉,头戴白范阳毡笠儿……

这个大汉方是赤发鬼刘唐。

以上便是《水浒传》一百回本和一百二十回本故事情节所产生的两种文字两种不同的设置。

《水浒叶子》宋江

现列简表于下,以资比较:

一百回本宋江走出县来→去茶房吃茶→刘唐下书→宋江自回下处→有人叫“押司”→阎婆登场→怒杀阎婆惜

一百二十回本宋江走出县来→有人叫“押司”→阎婆登场→宋江从县里出来→去茶房吃茶→刘唐下书→怒杀阎婆惜

一般来说,小说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设置应以合情合理为前提。

那么,在“阎婆登场”和“刘唐下书”问题上,一百回本与一百二十回本的设置孰优孰劣呢?

把“阎婆登场”的情节设置在“刘唐下书”之前,显然是不合乎情理的。

不妨指出三点:

邮票《宋江义释晁盖》

第一,从收下刘唐送来的书信起,到把招文袋遗落在阎婆床头上,事隔数月,宋江焉有不把这封不能轻易让外人知晓的重要书信烧毁或秘密收藏起来的道理?宋江是吃衙门饭的老手,他不可能疏忽大意到这样的地步。

第二,招文袋是随身携带的东西,并不是收藏重要书信的好地方。临时放一放,是必要的,长时间地(数月之久)置于其中,用“一向蹉跎忘了”六个字来解释,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第三,从全书塑造的宋江形象看,他事事小心谨慎,絶非那种糊里胡涂、忘性很重的人。

因此,《水浒传》一百回本关于“阎婆登场”的设置实属一种败笔。


3


第二个例子是“叶孔目改姓”。

“孔目”是唐宋时期官府衙门中的高级吏员,掌管狱讼、账目、遣发等事。《资治通鉴》胡三省注说:“孔目官,衙前吏职也。唐世始有此名,言凡使司之事,一孔一目,皆须经由其手也。”胡三省此注见于“唐玄宗天宝三载”。

《水浒传》出场人物中有几位孔目。其中最有名的当然是梁山泊第四十七位头领铁面孔目裴宣。另外还有三位:黄孔目、孙孔目(孙定)和叶孔目。后二人都给读者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叶孔目出现于第三十回《施恩三入死囚牢武松大闹飞云浦》。书中只留下他的姓,却没有留下他的名字。

连环画《醉打蒋门神》

当时,张都监为了替蒋门神报仇,栽赃陷害武松,捉住武松,不容分说,看押于机密房里,次日送至官府,蒋门神对衙门上下官吏包括知府、押司、孔目。都使了钱,务要结果武松的性命。

以下有几个地方提到了叶孔目,引容与堂刊本于下:

(康节级告诉施恩说)“只有当案一个叶孔目不肯。因此不敢害他(“他”指武松)。这人忠直仗义,不肯要害平人,亦不贪爱金宝。只有他不肯要钱,以此武松还不吃亏……你却快央人去,只买叶孔目,要求他早断出去,便可救得他性命。”

(施恩)又寻一个和叶孔目知契的人,送一百两银子与他,只求早早紧急决断。那叶孔目已知武松是个好汉,亦自有心周全他,已把那文案做得活着。只被这知府受了张都监贿赂嘱托,不肯从轻勘来。武松窃取人财,又不得死罪。因此互相延挨,只要牢里谋他性命。今来又得了这一百两银子,亦知是屈陷武松,却把这文案都改得轻了。尽出豁了武松,只待限满决断。有诗为证:赃吏纷纷据要津,公然白日受黄金。西厅孔目心如水,海内清廉播德音。

同是三十一回又写道:

高马得绘《醉打蒋门神》

 施恩附耳低言道:“这场官司,明明是都监替蒋门神报仇,陷害哥哥。你且宽心,不要忧念。我已央人和叶孔目说通了,甚是周全你的好意。且待限满断决你出去,却再理会。”

以上几处的“叶孔目”,今所见众多《水浒传》刊本均同于容与堂刊本,唯独双峰堂刊本《水浒志传评林》是个例外,它把“叶孔目”一律改为“余孔目”。

值得注意的还有,双峰堂刊本上栏“评林”中还以“评余孔目”为题,赞扬余孔目说:

孔目有怜武松之心,于知府处说明松屈之由。此段见一知府乃一黄堂正印,不若一孔目倒有救人之心。如孔目者,罕矣。羞杀张都监、知府不知人之小人也。

书内“有诗为证”则称赞此人:

西厅孔目心如水,海内清廉播德音!

《水浒传》双峰堂刊本的书名叫做《水浒志传评林》。它是明代万历年间在福建建阳刊印的。双峰堂书坊的主人姓余,名象斗。这位余象斗居然在书中故意把《水浒传》通行本中的那个“叶孔目”更改为和他同姓的“余孔目”。他这样做,无疑是出于一种光宗耀祖的想法,就自作聪明地大胆地篡改了这位孔目的姓氏,让他也跟着自己姓“余”。

1956年6月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出版《水浒志传评林》

问题在于,第一,叶孔目不是历史上实有的人物,而是《水浒传》作者笔下虚构的一个不重要的角色,甚至连名字都没有赐与他,对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双峰堂刊本的出版者余象斗为什么要改动他的姓,不让他姓叶?第二,他为什么不改为别的姓,偏偏要改为和自己相同的姓?有意欤?无意欤?

醉翁之意不在酒。

这是一个绝妙的佳例。


4


第三个例子是“余呈之死”。

余呈是《水浒传》“征田虎”“征王庆”中的人物。

在“征田虎”之时,他原是田虎的龙蟠州河北总兵卞祥手下的一名将领,先后出现于《卢俊义计破狮子关段景住暗认玉栏楼》《及时雨梦中朝大圣黑旋风异境遇仙翁》等回,后来投降了宋方。

《水浒传稀见版本汇编》内文

到了“征王庆”之时,他又出现于《宋公明兵度吕梁关公孙胜法取石祁城》《李逵受困于骆谷宋江智取洮阳城》两回。

他死于哪一回?这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分别见于以下二书:

《新刊京本全像插增田虎王庆忠义水浒传》(简称“插增本”)

《京本增补校正全像忠义水浒志传评林》(简称“评林本”)

余呈之死,一见于“插增本”第一百一回《宋公明兵度吕梁关公孙胜法取石祁城》,二见于“评林本”《李逵受困于骆谷宋江智取洮阳城》未标明回次。

先引“插增本”第一百一回于下:

却说石祁城中守将谢英、丘翔、黄施俊这三员大将,足智多谋,当日刘敏败回来,说:“鲁成不听我言,坚要出战,被宋将所杀,失了关隘,小将逃得性命来报,主将可准备。”

黄施俊与丘翔商议迎敌,丘翔道:“今宋军远来,利在速战,只坚守城池。不过数月,则宋兵自退矣。”黄施俊不听谏,遂引谢英、刘敏出城,列成阵势。

孙安道:“天兵到,犹敢抗拒!”

黄施俊大骂,轮刀便战,斗上三十合,黄施俊败走。谢英举斧来敌孙安。余呈见了,挺枪来战,斗上五合,谢英把余呈斩于马下。任光便来战刘敏,斗上十合,亦被刘敏杀死。

孙安见折了二人,大怒,把谢英斩为两截。黄施俊见了,与刘敏走入城。孙安收军,回见宋、卢先锋,诉说斩了余呈、任光,宋江不胜悲泣,便令四门围困打城。

清同治粉彩水浒传人物故事图折腰大盘

“插增本”在这里明确地先写道,“谢英把余呈斩于马下”,后又说,孙安“诉说斩了余呈、任光”。可知“插增本”是安排余呈在此时阵亡的。人死岂能复生。然而“评林本”刊行者余象斗大笔一挥,余呈却复活了。

余象斗并没有傻到让死人复活。他施展了巧妙的手段。

第一,他干脆把“余呈见了,挺枪来战,斗上五合,谢英把余呈斩于马下”四句悉数删去,让余呈变相地仍然活在世上。

第二,他把“诉说斩了余呈、任光”一句压缩为“诉说斩了任光”,这样,就把余呈剔除出了阵亡的名单。

接下去,再看“插增本”:

宋江得了石祁城,令人寻于玉尸首具棺椁与余呈、任元同埋一处,申文催张招讨移人马镇守石祁城。

其中那句“与余呈、任光同埋一处”,当然也被“评林本”改为“与任光同埋一处”,没有余呈的份儿。

《水浒论集》

请接下去看“插增本”同回的下文:

 吴炎道:“只宜坚守等救兵到。”上官义不听,即引军出城,正迎着秦明,战上三十合,胡“胡”乃“呼”字的音讹。《水浒传》简本中常有此误。延灼出马挟战,上官义力战二将,忽后军来报:“东门火起,已有宋军杀入城。”上官义大惊,望洮阳而走。

在上文中,根本不见余呈的踪影。但“评林本”既做了巧妙的改动,又增添了和余呈结局有关的三句文字。

改动:“评林本”把“胡延灼出马挟战”更换为“余呈出马来挟战”,完成了移花接木的步骤。

增添:“评林本”在上述文字的最后加上了一个结尾:“余呈赶去,冤家马失前蹄,被上官义回马活捉去了。”

在这一回的结尾,“插增本”统计说:

此一回折将五员:吴德真、江度、姚期、姚约、白玉。

而“评林本”的统计却是:

此一回折将六员:吴德真、江度、姚期、姚约、白玉、余呈。

改“五”为“六”,多出了“余呈”之名。

方成绘李逵

到了《李逵受困于骆谷宋江智取洮阳城》这一回,“评林本”终于让余呈结束了生命。这是在插增本的第一百二回。先引“插增本”于下:

镇守洮阳二将,姓刘名以敬,上党人氏,一个姓黄名仲实,下邳人氏,俱受王庆伪封都督兵马使之职,忽报上官义领败兵走入洮阳,黄仲实令人请来相见。上官义诉说被萧引凤兄弟献诈降计袭了梁州,只得引残兵来投二公,计议复州城之策。

在“黄仲实令人请来相见”一句之后,“评林本”增写了余呈的结局,如下:

上官义诉说被萧引凤兄弟献诈降计袭了梁州,捉得余呈,来见二公,计议再复州城之策。以敬唤解进余呈,余呈不跪,以敬曰:“尔今被擒,肯降否?”余呈曰:“误遭异手,恨食汝肉,何肯顺贼!”骂不絶口,以敬命推出斩之。年纔二十八岁。后仰止余先生观到此处,有诗为证。诗曰:一点忠贞死义心,余呈不跪实堪钦。口骂不移甘受戮,万载闻声泪满襟。

“评林本”不仅改写了余呈的结局,还竭尽颂扬之能事,把挽歌当作颂歌来唱。

《水浒志传评林》牌记

“评林本”不仅让书坊主人自己出面给余呈写挽诗,还让宋江也来给余呈写祭文。

无奈余呈只不过是小说家笔下的虚构人物,他和明代建阳的书坊主人余象斗家族并无任何瓜葛。余象斗如此这般地美化他,无非是一种攀龙附凤的心理在作怪而已。

5


第四个例子是“白龙庙”与“白虎庙”。

《水浒传》第四十回的回目叫做《梁山泊好汉劫法场白龙庙英雄小聚义》。这是《水浒传》中的重要关目之一。

但是,“白龙庙”三字在藜光堂刊本中却作“白虎庙”。

在正文中,也有五个地方提到了“白龙庙”。

邮票《梁山英雄排座次》

其一:

约莫离城沿江上也走了五七里路,前面望见尽是滔滔一派大江,却无了旱路。晁盖看见,只叫得苦。那黑大汉方纔叫道:“不要慌,且把哥哥背来庙里。”众人都到来看时,靠江一所大庙,两扇门紧紧地闭着。黑大汉两斧砍开,便抢入来。晁盖众人看时,两边都是老桧苍松,林木遮映,前面牌额上四个金书大字写道:“白龙神庙(甲)”。小喽啰把宋江、戴宗背到庙里歇下。

其二:

当时张顺在头船上看见,喝道:“你那伙是甚么人,敢在白龙庙(乙)里聚众?”宋江挺身出庙前,叫道:“兄弟救我!”张顺等见是宋江,众人大叫道:“好了!”

其三:

张顺见了宋江,喜从天降。众人便拜道:“自从哥哥吃官司,兄弟坐立不安,又无路可救。近日又听得拿了戴院长,李大哥又不见面。我只得去寻了我哥哥,引到穆弘太公庄上,叫了许多相识。今日我们正要杀入江州,要劫牢救哥哥。不想仁兄已有好汉们救出,来到这里。不敢拜问,这伙豪杰莫非是梁山泊义士晁天王么?”宋江指着上首立的道:“这个便是晁盖哥哥。你等众位都来庙里叙礼则个。”张顺等九人,晁盖等十七人,宋江、戴宗、李逵,共是二十九人,都入白龙庙(丙)聚会。这个唤做“白龙庙(丁)小聚会”。

其四:

当下二十九筹好汉,两两讲礼已罢,只见小喽啰入庙来报道:“江州城里,鸣锣擂鼓,整顿军马,出城来追赶,远远望见旗旛蔽日,刀剑如麻,前面都是带甲马军,后面尽是擎鎗兵将,大刀阔斧,杀奔白龙庙(戊)路上来。”

以上回目和正文中五处(“甲”至“戊”)的“白龙庙”“白龙神庙”,众繁本均同于容与堂刊本,在我所看到的众简本中也大多数同于容与堂刊本;惟有简本中的藜光堂刊本比较特殊。

四川绵阳水浒人物版画

在藜光堂刊本中,回目作“白虎庙”,“甲”作“白虎神庙”,“丙”作“白虎庙”,“乙”“丁”“戊”之句则被删弃另外,在藜光堂刊本中,总目以及插图的标目仍作“白龙庙”,从略,以免枝蔓。

藜光堂刊本改“白龙庙”为“白虎庙”,显然是有意的,不是偶然的、随意的。其原因目前尚不能详知和确知。

其实,易“龙”为“虎”,这个更改是失败的。这座庙建在江滨,它的名称自然以“龙”为宜;如果建在深山,那就又当别论了。


6

《古代小说论集》,刘世德著,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年11月版。

以上举了四个例子,意在说明:

(一)众多的《水浒传》版本,不论是繁本,还是简本,它们的文字存在着千差万异的的情况。

(二)很多的差异,涉及人物、情节、结构,乃至时间、地点等等,无不对《水浒传》版本的演化、嬗变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三)因此,向研究者、读者提供《〈水浒传〉稀见版本汇编》自然是大有裨益的,也是有着不可漠视的实用价值的。

刘世德

二〇一九年六月

总目录


第一册


忠义水浒传二十卷一百回存八回(第四十七回—第五十五回)(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撰明嘉靖刻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一百卷一百回(卷一—四)(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撰(明)李卓吾评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容与堂刻本二八九


第二册


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一百卷一百回(卷五—二十)(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撰(明)李卓吾评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容与堂刻本


第三册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一百卷一百回(卷二十一—三十四)(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撰(明)李卓吾评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容与堂刻本


第四册


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一百卷一百回(卷三十五—四十八)(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撰(明)李卓吾评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容与堂刻本


第五册


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一百卷一百回(卷四十九—六十六)(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撰(明)李卓吾评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容与堂刻本


第六册


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一百卷一百回(卷六十七—八十四)(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撰(明)李卓吾评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容与堂刻本


第七册


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一百卷一百回(卷八十五—一百)(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撰(明)李卓吾评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容与堂刻本


第八册


钟伯敬先生批评水浒传一百卷一百回(卷一—十七)(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撰(明)钟惺评明天启刻本


第九册


钟伯敬先生批评水浒传一百卷一百回(卷十八—三十八)(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撰(明)钟惺评明天启刻本


第十册


钟伯敬先生批评水浒传一百卷一百回(卷三十九—五十八)(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撰(明)钟惺评明天启刻本


第十一册


钟伯敬先生批评水浒传一百卷一百回(卷五十九—八十)(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撰(明)钟惺评明天启刻本


第十二册


钟伯敬先生批评水浒传一百卷一百回(卷八十一—一百)(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撰(明)钟惺评明天启刻本


第十三册


李卓吾先生评绘像水浒传一百回(第一回—第十回)(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撰(明)李贽评明刻清印本


第十四册


李卓吾先生评绘像水浒传一百回(第十一回—第二十六回)(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撰(明)李贽评明刻清印本


第十五册


李卓吾先生评绘像水浒传一百回(第二十七回—第四十三回)(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撰(明)李贽评明刻清印本


第十六册


李卓吾先生评绘像水浒传一百回(第四十四回—第六十一回)(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撰(明)李贽评明刻清印本


第十七册


李卓吾先生评绘像水浒传一百回(第六十二回—第八十一回)(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撰(明)李贽评明刻清印本


第十八册李卓吾先生评绘像水浒传一百回(第八十二回—第一百回)(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撰(明)李贽评明刻清印本


第十九册


忠义水浒全书一百二十回(第一回—第八回)(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撰(明)李贽评明崇祯郁郁堂刻本


第二十册


忠义水浒全书一百二十回(第九回—第二十四回)(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撰(明)李贽评明崇祯郁郁堂刻本


第二十一册


忠义水浒全书一百二十回(第二十五回—第三十九回)(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撰(明)李贽评明崇祯郁郁堂刻本


第二十二册


忠义水浒全书一百二十回(第四十回—第五十三回)(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撰(明)李贽评明崇祯郁郁堂刻本


第二十三册


忠义水浒全书一百二十回(第五十四回—第六十九回)(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撰(明)李贽评明崇祯郁郁堂刻本


第二十四册


忠义水浒全书一百二十回(第七十回—第八十六回)(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撰(明)李贽评明崇祯郁郁堂刻本


第二十五册


忠义水浒全书一百二十回(第八十七回—第一百六回)(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撰(明)李贽评明崇祯郁郁堂刻本


第二十六册


忠义水浒全书一百二十回(第一百七回—第一百二十回)(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撰(明)李贽评明崇祯郁郁堂刻本


第二十七册


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七十五卷七十回(卷一—十一)(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撰(清)金圣叹评明崇祯十四年(1641)贯华堂刻本


第二十八册


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七十五卷七十回(卷十二—二十一)(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撰(清)金圣叹评明崇祯十四年(1641)贯华堂刻本


第二十九册


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七十五卷七十回(卷二十二—二十八)(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撰(清)金圣叹评明崇祯十四年(1641)贯华堂刻本


第三十册


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七十五卷七十回(卷二十九—三十八)(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撰(清)金圣叹评明崇祯十四年(1641)贯华堂刻本


第三十一册


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七十五卷七十回(卷三十九—四十七)(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撰(清)金圣叹评明崇祯十四年(1641)贯华堂刻本


第三十二册


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七十五卷七十回(卷四十八—五十五)(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撰(清)金圣叹评明崇祯十四年(1641)贯华堂刻本


第三十三册


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七十五卷七十回(卷五十六—六十五)(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撰(清)金圣叹评明崇祯十四年(1641)贯华堂刻本


第三十四册


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七十五卷七十回(卷六十六—七十五)(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撰(清)金圣叹评明崇祯十四年(1641)贯华堂刻本


第三十五册


忠义水浒传一百回存四十四回(第一回—第十二回)(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撰(明)李贽评清顺治康熙间刻本


第三十六册


忠义水浒传一百回存四十四回(第十三回—第二十九回)(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撰(明)李贽评清顺治康熙间刻本


第三十七册


忠义水浒传一百回存四十四回(第三十回—第四十四回)(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撰(明)李贽评清顺治康熙间刻本


第三十八册


忠义水浒传一百卷一百回(卷一—十六)(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撰(明)李贽评明万历十七年(1589)刻、清康熙五年(1666)石渠阁补修本


第三十九册


忠义水浒传一百卷一百回(卷十七—三十四)(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撰(明)李贽评明万历十七年(1589)刻、清康熙五年(1666)石渠阁补修本


第四十册


忠义水浒传一百卷一百回(卷三十五—五十五)(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撰(明)李贽评明万历十七年(1589)刻、清康熙五年(1666)石渠阁补修本第四十一册


忠义水浒传一百卷一百回(卷五十六—七十九)(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撰(明)李贽评明万历十七年(1589)刻、清康熙五年(1666)石渠阁补修本第四十二册


忠义水浒传一百卷一百回(卷八十—一百)(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撰(明)李贽评明万历十七年(1589)刻、清康熙五年(1666)石渠阁补修本


第四十三册


忠义水浒传一百回(第一回—第十六回)(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撰(明)李贽评清康熙芥子园刻本


第四十四册


忠义水浒传一百回(第十七回—第三十四回)(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撰(明)李贽评清康熙芥子园刻本


第四十五册


忠义水浒传一百回(第三十五回—第四十九回)(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撰(明)李贽评清康熙芥子园刻本


第四十六册


忠义水浒传一百回(第五十回—第六十七回)(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撰(明)李贽评清康熙芥子园刻本


第四十七册


忠义水浒传一百回(第六十八回—第八十四回)(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撰(明)李贽评清康熙芥子园刻本


第四十八册


忠义水浒传一百回(第八十五回—第一百回)(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撰(明)李贽评清康熙芥子园刻本


【相关阅读】

新书推介|《容与堂刊忠义水浒传》

新书推介 |《寒梅著花未:梅节九旬寿诞论文集》

新书推介|周阅、段江丽主编《周先慎先生纪念文集》

(新书推介)邓雷编著:《〈水浒传〉版本知见录》

(新书推介)史小军、罗志欢:金瓶梅版本知见录

本文经编者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