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0年3月2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现代医学药物必须经过随机双盲验证

互联谈谈 互莲服务 2020-02-17


48小时之内270例全部退烧了。


虽然从美国首例病例应用瑞德西韦就开始关注,互联也比较看好这个药物,因为I,II期安全实验已经做过了,原理对的上...


但是,互联第一眼看到这个消息,


第一念是高兴


第二念就是质疑。


除非参加实验的至少是540人。但是各方面消息都没提过。所以基本肯定是谣言了。


其实任何一个人充分了解“随机双盲实验”的人都不难分辨出这个谣言。


随后互联在朋友圈分享了旧文《随机双盲实验让有意无意的骗子现形》,本意是让大家借助这个难得几乎全民在家,关注医疗,关注科学的日子,做些科普,没想到首先到达的是....

仔细重看这篇文章,确实铺开有些太广,其中对于中医的一些看法,无疑会挑动很多人的神经,说实话,互联并不完全赞同文章观点(其实转发的文章很少有能完全赞同的,不是自己的观点怎么可能完全赞同?),所以,这里简单梳理一下,随机双盲实验。试图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 为什么其他大部分科学知识,很少受人质疑?

  2. 为什么说,我吃了XX药,YY病就好了,不能说明XX药有效?

  3. 为什么现代医学药物需要做大样本随机双盲实验?




为什么其他大部分科学知识,很少受人质疑?


科学的本质是可以重复验证,互联清楚的记得第一堂物理课,老师拿一个铁球,刚好穿过铁圈,然后把铁球加热一下,放在铁圈上,无法穿过了,等凉了铁球又会从铁圈中掉落。


这个实验虽然很简单,但也很神奇,虽然神奇,但是每个人都可反复验证,所以最后即便大家不明白热胀冷缩的原理,也都会认可加热会让铁球变大。


但是对于人体,却很难重复实验,因为人每天都在变。


举个简单例子,一盆花,你今天浇水了,三天后花开了,你能肯定这个水确实需要浇吗?如果不浇水,也许花两天就开了,当然也可能变成4天后才开,还可能是没什么影响。


花一旦开了,你就很难重复。不像铁球等会就凉了,可以反复加热。


对于花还好说,你可以准备两盆差不多的花,一盆浇水,一盆不浇,然后对比。


但是对于人就很难做到,找两个类似的人且听你摆布,难度要大得多。


明白了上面的道理,下面这个问题你就会回答了:



为什么说,我吃了XX药,YY病就好了,不能说明XX药有效?


没有对比,也许你不吃药,好得更快!


甚至有人说好多次我x病,吃x药,都好了,一样不能说明问题!


同样,如果有人说,x药无效,因为我吃了,x病没好,一样什么也说明不了!


那怎么办?

这时就轮到 随机双盲实验 出场了。


为什么现代医学药物需要做大样本随机双盲实验?


首先明确几个事实:

  1. 不存在100%有效的药,每个人情况不同,不能像铁球那么标准,所以一个药有效,也只是说,对很多人在特定环境下有效,但是这就足够了。

  2. 大部分疾病,会自愈
    因为我们人体在和大自然对抗过程中不断进化,既然这个物种生存下来,他就能应付大部分常见疾病,否则人类在医学诞生前早就灭绝了。

    比如常见的感冒,现代医学已经证明,无药可救=不药自愈

  3. 安慰剂的作用
    很多时候人自身的信念很重要,虽然科学无法解释细节,但是当一个人觉得他会好起来的时候,确实很多时候就是如此。



因为,人无法像铁球那么标准,所以要对照,只能通过更多的个体来平均差异。这就是大样本的意义,参与测试的人越多,结果才可能更准确。


否则,如果你选了一个超能力者,那么任何药都是特效药,而如果是一个弱鸡,任何药都无效了。


而当我们得到一大堆人后,还需要随机选择分组,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你刻意选择身强力壮病情轻的去吃药,那么药效肯定会更理想些。


现在我们已经得到很多人,随机分成了两组,一组吃药,一组不吃,比较一下结果是不是就可以了吗?


还不够,还需要第三组,安慰剂组


因为一些病只需要安慰即可好起来,吃药组和不吃药组明显心态不一样。


所以我们随机分组时,实际需要分三组:

  1. 吃药

  2. 吃安慰剂(没有其他影响的糖丸、淀粉、生理盐水)

  3. 不吃药


显然,1,2组病人不能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可以告诉他们吃的是糖丸,也可以告诉他们吃的是实验的特效药,不管怎么说,他们两组要一致。


看起来可以等结果了吗?


还不行,上面只是单盲,医生还是知道的,一方面医生可以无意中泄露谁吃的是真药,另一方面医生也可能作假!


要想一个人不泄密,最好的办法不是让他闭嘴更不是杀人,而是让他也不知道。

医生病人都不知情,通过第三方来监督,最终的结果,就可以保证真实有效。


(有些喜欢抬杠的人会说,第三方也会被收买啊,这个问题不是本文讨论的范畴,如果你坚持这么想,只能说,你除了杠精什么也不是)



最终,一个药要有效,必须,吃药组明显比另外两组效果都好才算。


注意:

此时,不代表吃药组每个人都有效,其他组每个人都无效


吃真吃假不吃,一般都会有有效无效,所以不能用某人吃了某药病好了说药有效,也不能病没好就说药没效。


明白这个道理,再不要在留言里说xx治好了我xx病了,所以xx很好,你可以提供案例,但是不能推出任何其他的结论。对于类似留言,今后都不会回复也不再放出。


所以,《美国首例新冠病毒康复,医生不敢说治愈



现在回头看270个全部有效,大家都能看出是谣言了吧?


如果要造谣,应该这样:

270人中,注射真药组,48小时烧都退了...


这样才无法简单从这条消息中判断出真伪。



所以,判断谣言,并不一定需要高深的知识,很多时候仅仅需要一些简单常识。


上面说明有提什么复杂现代医学知识吗?


完全没有吧。



随机双盲,对于研发新药有帮助吗?


没有,只能鉴别药物效果,对于如何找到好药没有任何帮助,因为随机双盲实验仅仅是一条原则。


随机双盲实验也无法解释一个药为什么有效,为什么无效


如果香灰可以通过随机双盲实验,那么他就是一种有效药物!

与中医西医藏医无关,与是否天然,是否化学合成,是否转基因,全部无关。


换句话,这个药方无论怎么得来的,随机双盲实验都不排斥,不管东南西北中医,还是你做梦你冥想的,只要通过实验,他就是有效的。


所以,如果有人说只有西医需要随机双盲实验,他的意思其实是他的xx无法通过随机双盲实验。



总结一下:

大样本随机双盲实验,仅仅是最终的校验手段,对于如何治病并无直接帮助。

当然你可以说,他可以过滤无效药物甚至有害药物,这也算一种帮助。


所以现代医学要发展,还需要直接依赖,各门科学配合,比如基础的物理,化学,数学,上层些的,细胞学,生物学,医学伦理学、社会医学、流行学、急症医学、法医学、生物医学工程、超生医学、航海医学、航空航天医学、潜水医学、精神病学...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科学到现在还有巨大的局限,特别是对于我们人类自身。随机双盲甚至也无法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因为一些病本身就很罕见,根本不可能有众多对照组。

即便一些常见病,因为混合了大量其他因素(自身不同,环境不同,大量并发症),也很难简单用一病一药来解决。


但是这么说不代表其他方法就更好,更“科学”。


科学对于无能为力的地方,就会大方承认,我没能力。

这时候,你可以说我有其他办法,但是千万别说你的方法是科学方法!


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的系统。



为了避免争议,本文没有涉及中医中药这个敏感话题,但是最后还是忍不住说几句,对于一人一方,有其存在价值,也完全可以治好很多人的病,甚至即便他只是一种安慰剂,也体现了医疗的真谛: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但是他不符合科学,科学的定义是要可重复验证,一人一方无法重复验证,所以他不是科学,至少不是目前的科学。其实很多学科开始都无法算科学,尤其是研究人的,比如心理学,也是无法重复验证,但是随着不断发展,可能找到其他方法来验证,也只要这样才会成为真正的科学。

而对于更多市面上的中成药,甚至非处方中成药,互联以为,完全有条件按大样本随机双盲的方式来验证其有效性,至于为什么不做,这个问题比较敏感,大家可以多看多学,自己独立思考。

相关文章


长按下方二维码打赏

金额随意,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

关注

互联杂谈多次被消失,防失莲,点此加小编个人微信,朋友圈更精彩!

点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互联杂谈精选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