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1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8月出炉,买买买!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1年8月高考作文专刊目录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命题人:

注意事项:

1.答题前需用黑色签字笔和2B铅笔填涂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派。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墨家中绝;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两者由于处处相反,因而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已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或隐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等,凡事皆能观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古者有儒风、儒士、儒雅、儒吏、儒将等称谓,皆寓道德学问有根底、风度温文尔雅之意。道家高士的气象似可用“涵虚脱俗”四字表示,就是内敛不露、少私寡欲、清静自守、质朴无华、超然自得、高举远慕、留恋山水等,富于诗意,富于山林隐逸和潇洒超脱的风味。我们也发现注重归真返璞,羡慕赤子般的天真或天机,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缛节、权诈智巧,是老庄的特色。古者有道人、道真、道眼、道貌、道学等称谓,皆寓不同凡俗、领悟至道、风度超脱之意。儒家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

(摘编自《儒家与道家人生气象》)

材料二:

儒、道两家主张虽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与“和谐”这一点上却是完全一致的。儒家讲“和合”“保合”“中和”“太和”,孔子讲“和而不同”。道家也讲“致中和,守静笃”“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则生万物等等。

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都是开放性的,不是封闭的思想体系,它们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汉代,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起初,确曾因我国囿于“夷夏之辨”一度显得孑立。但经过一番与儒、道的碰撞、辩驳、演变、磨合,外来的佛教渐渐中国化,到了隋唐,就逐渐实现了儒、道与佛的融合,三教合一,共同形成了中国恢宏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也是世界各国思想历史上未有先例的一大“典型”。之所以能达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这两个中华原创文化,具有博大的包容性,是坚强的“胃”,能把域外文化,如佛教,消化吸收为中国化的佛教。所以,史学大师陈寅恪早就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是“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故此,我们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那种把“国学”只看做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家独踞的认识,是有重大偏颇的。缺了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的补充,儒家难撑国学这台戏,儒、道两家,还要加上佛教三足鼎立才能站稳立牢。

(摘编自韩秉方《儒道互补——国学之根基》)

材料三:

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一条重要途径,有助于克服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中容易出现的形式化倾向。

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儒家致力于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构建。与儒家讲仁爱形成对照的是,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道家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表现出其根本价值取向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由此,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在拥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可以相融互补。在魏晋玄学那里,通过名教与自然之辩,二者实现了辩证的统一,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摘编自洪修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法、阴阳、名三家后来灭绝,是因其基本思想被儒、道吸收,而它们本身却不吸收儒、道思想。

B.儒家主张“和而不同”,道家主张和则生万物,儒、道两家主张虽说法不同但是在主张“和”与“和谐”这点上是完全一致的。

C.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就可以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D.殷周之际出现的人文转向和人道主义思潮决定了后世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儒家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它关注社会现实;而道家则不同,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

B.如果中华原创文化缺少包容性,不能让佛教中国化,就可能没有儒、道、佛合一。

C.我们一般习惯于把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称为“国学”,其实,这是有重大偏颇的。

D.材料三第一段运用设问提出论点,指出复兴中国梦需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3.材料一中说儒道两家“处处相反”,以下不属于其“处处相反”依据的一项是(   )(3分)

A.儒家的人生观是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是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

B.儒家崇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从容中道,主张凡事要合理、合时、合情;道家崇尚质朴无华、超然自得、少私寡欲,主张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缛节、权诈智巧。

C.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

D.儒家致力于构建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体系;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

 

4.材料二在论证时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4分)

 

5.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回顾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沧桑历史,到处都可寻觅到这两种类型的影子,请你各举一例来证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一天的等待

[美国]厄内斯特·海明威

他走进我们房间关窗户的时候,我们还未起床。我见他一副病容,全身哆嗦,脸色苍白,步履缓慢,好像一动就会引起疼痛。

“你怎么啦,宝贝?”

“我头痛。”

“你最好回到床上去。”

“不,我很好。”

“你先上床。我穿好衣服后就来看你。”

可是当我来到楼下,他已穿好衣服,坐在火炉旁,显出一副重病在身的九岁男孩的凄惨模样。我摸了摸他的额头,知道他发烧了。

“你上楼去睡吧,”我说,“你病了。”

“我没病,”他说。

医生来后,量了孩子的体温。

“多少度?”我问医生。

“一百零二度。”

下楼后,医生留下用不同颜色胶囊包装的三种药,并嘱咐如何服用。一种是退烧的,另一种是通便的,还有一种是去酸的。他解释说,流感细菌只能在酸性环境中存活。他似乎对流感很内行,并说,如果高烧不超过一百零四度,就用不着担心。这是轻度流感,要是不引起肺炎,就没有危险。

我回到房里,记下了孩子的体温,并对各种胶囊的服用时间作了记录。

“想让我读点书给你听吗?”

“好的,如果你想读的话,”孩子说。他脸色苍白,眼窝下方有黑晕。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无动于衷。

我朗读霍华德派尔的《海盗的故事》,但我看得出他并没在听我朗读的内容。

“你感觉怎么样,宝贝?”我问他。

“到目前为止,还是老样子。”他说。

我坐在床脚边自个儿看书,等着到时间再给他服一粒胶囊。按理,他本该睡着了,然而,当我抬头看时,他却双眼盯着床脚,神情异常。

“你为什么不试着睡觉呢?到吃药时,我会叫醒你的。”

“我宁愿醒着。”

过了一会儿,他对我说:“你不必呆在这里陪我,爸爸,要是你嫌麻烦的话。”

“不嫌麻烦。”

“不,我是说,要是你过一会儿嫌麻烦的话,你就不必呆在这里。”

我想,或许他有点儿神志不清了。十一点钟,照规定给他服药后,我便出去了一会儿。那是个晴朗而又寒冷的日子,地上覆盖着一层已结成冰的冻雨,因此看上去仿佛所有那些光秃秃的树木,那些灌木丛,那些砍下来的树枝,以及所有的草坪和空地都用冰漆过似的。我带着我那条爱尔兰红毛小猎犬,沿着大路和一条冰冻的小溪散步,但在这玻璃般光滑的地面上站立和行走是很困难的。那条红毛狗一路上连跌带滑,我自己也摔倒了两次,摔得挺重,一次摔掉了猎枪,使猎枪在冰上滑出去老远。

高高的土堤上长着倒垂下来的灌木丛,我们从那下面撵起了一群鹌鹑。当它们快要从堤岸顶上消失时,我击落了两只。有几只鹌鹑停落在树上,但大部分飞进了一堆堆的柴垛中。你得在这些被冰裹着的柴垛上跳上好几下,才能把它们撵出来。当人在这些既滑又有弹性的树枝上摇摇晃晃尚未立稳之际,它们却飞了出来,使你很难射中。我击落了两只,逃掉了五只。动身返回时,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我在离房子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群鹌鹑,而且还剩下许多,改日可再去搜寻猎取。

回到屋里,他们说孩子不让任何人进入他的房间。

“你们不能进来,”他说,“你们千万不要传染上我的病。”

我来到他身边,发现他仍像我离开时那样躺着。他脸色苍白,但两颊上部烧得发红,眼睛依旧一动不动地盯着床脚。

我量了他的体温。

“多少?”

“大约一百,”我说。实际上是一百零二度四分。

“原先是一百零二度。”他说。

“谁说的?”

“医生。”

“你的体温没问题,”我说,“用不着担心。”

“我不担心,”他说,“但是我不能不想。”

“不要想,”我说,“放心好了。”

“我很放心,”他说着,眼睛直盯着前方。显然,他有什么心事,但在尽力控制着自己。

“将这个用水服下。”

“你看这有用吗?”

“当然有用。”

我坐下来,打开了《海盗故事》,开始读给他听,但我看得出来他不在听,于是我停了下来。

“你看我大概什么时候会死?”他问道。

“什么?”

“我大概还有多少时间就要死了?”

“你不会死。你怎么啦?”

“啊,不,我会死的。我听到他说一百零二度。”

“人不会因为得了一百零二度的高烧而死去的。你是在说傻话。”

“我知道会的。在法国上学的时候,同学告诉我说,烧发到四十四度就不能活了。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

原来自上午九点起,整整一天他都在等死。

“你这可怜的宝贝,”我说,“哦,可怜的宝贝,这就像英里和公里。你不会死的。那种温度计不一样。在那种温度上,三十七度是正常的。在这种温度上,正常体温是九十八度。”

“你肯定?”

“绝对没错,”我说,“这跟英里和公里的区别一样。你知道,就像我们车速开到七十英里该折合成多少公里一样。”

“噢,”他说。

他那凝视着床脚的目光松弛了。他的紧张状态也终于缓解了。第二天,越发轻松了。为了一点无关紧要的小事,他会动辄哭起来。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叙述了一位九岁的男孩因为不懂摄氏与华氏温度的区别,在误以为自己即将发烧死去的复杂心情中度过了一整天的故事。

B.小说沿着“小男孩生病,医生来诊,父亲讲故事,外出狩猎,狩猎归来,误会消除”的时间顺序展开叙述,脉络清晰。

C.小男孩虽然竭力保持平静,但内心是恐惧的。他不断用行动和语言暗示父亲,希望能引起父亲的重视,但粗心的父亲却始终没有意识到。

D.小说省略了父亲外出打猎期间小男孩的身体状况及心理活动的内容,留下叙事空白,但读者依然能想象出小男孩内心的绝望。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标题“一天的等待”是贯穿全文的行文线索,同时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B.小男孩面对死亡时的消极等待、无能为力,使小说呈现出忧郁基调,让读者倍感压抑。

C.小说用第一人称叙事,拉近了故事人物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了真实性和感染力。

D.小说语言简洁、叙事客观、竭力淡化主观色彩,是作者“冰山理论”的具体体现。

 

8.小说中间插入父亲外出打猎的两段文字,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9.海明威曾说过“勇气是在重压下的优雅风度”,请结合小说中“小男孩”形象,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苏辙,字子由,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科,又同策制举。仁宗春秋高,辙虑或倦于勤,因极言得失。而于禁廷之事,尤为切至。策入,辙自谓必见黜。考官司马光第以三等,范镇难之。考官胡宿以为不逊,请黜之。仁宗曰:“以直言召人,而以直言弃之,天下其谓我何?”宰相不得已,置之下等,授商州军事推官。三年,辙为大名推官。逾年,丁父忧。服除,神宗立已二年,辙上书言事,召对延和殿。

王安石以执政与陈升之领三司条例,命辙为之属。安石出《青苗书》使辙熟议,辙尽言其弊。会河北转运判官王广廉奏乞度僧牒数千为本钱,于陕西漕司私行青苗法,春散秋敛,与王安石意合,于是青苗法遂行。安石因遣八使之四方,访求遗利。中外知其必迎合生事,皆莫敢言。辙以书抵安石,力陈其不可。安石怒,将加以罪。陈升之止之,以为河南推官。

宣仁后临朝,用司马光、吕公著,欲革弊事。光以安石私设《诗》、《书新义》考试天下士,欲改科举,别为新格。辙言:“进士来年秋试,日月无几,而议不时决。诗赋虽小技,比次声律,用功不浅。至于治经,诵读讲解,尤不轻易。要之,来年皆未可施行。乞来年科场,一切如旧,惟经义兼取注疏及诸家论议,或出己见,不专用王氏学。仍罢律义,令举人知有定论,一意为学,以待选试,然后徐议元佑五年以后科举格式,未为晚也。”光皆不能从。

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所著《诗传》、《春秋传》、《古史》、《老子解》、《栾城文集》并行于世。

(节选自《宋史·苏辙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

B. 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

C. 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

D. 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制举,又叫制科,是由皇帝下诏而举行的小范围考试,通过策论文章考察应试者水平,选拔各类特殊人才。

B.宰相,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各朝代所对应的官名有所不同,秉承君主旨意处理政务。

C. 服除,指开始守丧。古制规定父母、祖父母甚至兄弟姊妹去世均要守丧,是为丁忧,丁忧期间不能为官。

D. 临朝,特指皇室女性亲临朝廷处理政事。古时后宫是不能上厅堂的,所以后妃要掌权就要“临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辙参加制举考试,文章言词激切。苏辙在制举考试的策论文章中,激切地谈论朝廷宫禁之事,最终触怒皇帝,因此被宰相列入下等。

B.苏辙为国为民,劝说王安石。王安石施行青苗法后,派遣使者前往各地寻求未收取的财利。人们对此颇有担心,苏辙去信劝说王安石。

C.苏辙体谅士子,建议考试从旧。司马光想要对科举考试加以改革,但苏辙提出建议,希望来年的考试除稍作变动外,尽量一切如旧,可是司马光没有听从。

D.苏辙敢于直言,不以谄媚为事。无论是对于皇帝,还是执政的王安石与司马光,苏辙均能直言其弊,不以对方位高权重而畏缩不言,体现了他正直耿介的品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策入,辙自谓必见黜。考官司马光第以三等,范镇难之。(5分)

(2)辙以书抵安石,力陈其不可。安石怒,将加以罪。(4分)

 

14. 把以下内容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6题。

离思其五①                                                         为薛台悼亡

(唐)元稹                              (唐)白居易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

【注】①元稹的离思五首,都是为了追悼亡妻韦丛而作,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

15.对于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元诗“寻常百种花齐发”一句,借百花齐放的乐景衬诗人当时之哀情。

B.元诗“偏摘梨花与白人”一句,“白花”衬“白人”,是对人物外表和内在的赞美。

C.白诗“半死梧桐”既与其后的“老病身”相应,又蕴含失去配偶之意。

D.白诗“重泉”犹九泉,“一念一伤神”写出了思念之深之痛。

 

16.元诗的“可怜和叶度残春”与白诗的“月冷空房不见人”都表达了物是人非的伤感和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但手法各异,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以人与月比较,表达哲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中国空间站迎来了第一批航天员。当人们观察3位航天员太空生活视频时,惊喜地发现,中国空间站所有操作界面都是采用的汉字。

有的航天强国曾企图通过技术封锁阻挠中国人探索星辰大海的步伐。但是,中国航天事业发源于有________传统的“两弹一星”,自主创新的基因早已刻入骨髓,自然不惧怕任何技术封锁。这些年来,中国航天科技一步一个脚印,________稳步前进。探月工程、探火工程、载人航天各大项目连获成功,喜讯频传。

这自信建立在中国文化的________上。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把________写入了各种文化典籍中。火星探测器“天问”,其名称来自战国时期诗人屈原的长诗名;火星车“祝融”、月球探测器“嫦娥”、中继卫星“鹊桥”、暗物质探测卫星“悟空”,这些名称都来自中国神话传说;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其名称出自中国古代观星术;量子卫星命名“墨子”,取用了中国古代科学家的名字。

中国航天人探索宇宙,以“嫦娥”问月、以“北斗”指路、以“祝融”踏火,一步步把典籍中的神话照进太空中的现实。以科技之名致敬中华文化,将中华民族的古老梦想实现,(   )。

过去,人们习惯于太空中出现英语、俄语等拼音文字。现在,汉字这种方块字在太空的出现,是中华民族崛起的象征,更是古老的东方文明走出地球、走向新天地的展示。

中文,正成为新兴的国际太空语言。汉字,正在将中国自信写入浩瀚太空!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自力更生  踏踏实实  源远流长  奇思妙想

B.自给自足  循规蹈矩  源远流长  奇谈怪论

C.自力更生  循规蹈矩  博大精深  奇思妙想

D.自给自足  踏踏实实  博大精深  奇谈怪论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当人们观察3位航天员太空生活视频时,惊喜地发现,中国空间站所有操作界面都是采用汉字的。

B.当人们观看3位航天员太空生活视频时,惊喜地发现,中国空间站所有操作界面采用的都是汉字。

C.当人们观察3位航天员太空生活视频时,惊喜地发现,中国空间站所有操作界面采用的都是汉字。

D.当人们观看3位航天员太空生活视频时,惊喜地发现,中国空间站所有操作界面都是采用的汉字。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不是极致的浪漫,而是蓬勃的自信

B.这是蓬勃的自信,而不是极致的浪漫

C.这是蓬勃的自信,更是极致的浪漫

D.这是极致的浪漫,也是蓬勃的自信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近来,关于青春的话题持续引发社会热议。有声音批评,本是最富朝气锐气、最有权利做梦的年轻一代,不少人却陷入利益的羁绊。当物质的欲望填满生活,利益的喧嚣遮蔽生命的星光,在万籁俱寂的夜晚,也会怅惘:为什么,我们两手满当当,_______?

考量利益,并非让利益的追求绝对化。表面上看,精致的利益计较未必无益于社会的进步。相反,_______。利益最大化的风轮,很容易一时鼓荡物质的城堡遍地开花。然而,这样的城堡却精神凋敝,缺乏良性演进的可能。一旦利益的巨浪吞噬了理想情怀,我们的身边便会充斥利己主义的铁杆粉丝,责任能够淡忘,道德可以离席,灵魂容许出丑。不是吗?毒奶粉泛滥,地沟油盛行,在唯利是图的利益尽头,是良知的出局和底线的崩塌。

志愿服务,却被猜测其中掩藏着利益动机;企业献爱心,却被揣度背后有着利益交换。不与实利挂钩的理想不是“做作”便是“矫情”,利益于是成为时代价值的“粉碎机”,让我们的社会只剩诛心之论,难言感动信任。

“唯意志论”者固然举步维艰,_______。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的当下,尤需在物质利益之外,多一份理想情怀。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84年,美国洛杉矶23届奥运会上,27岁的安徽人许海峰获男子手枪60发慢射冠军,这是中国奥运史上的第一枚金牌,他的胜利举国瞩目,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喜讯,“赢”让国人兴奋自信。大众认为这是中国体育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突破,标志着中国实力的增强。

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乒乓球混双决赛中中国组合许昕和刘诗雯在2:1领先的情况下遭逆转,以3:4不敌日本队,收获银牌。赛后,刘诗雯几度落泪,表示“对不起大家,让大家失望了”。有网友暖心安慰,“不用对不起,你们已经尽力了”。中国也已经不是一个输不起的国家了。

国人由看重赢到输得起的转变,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作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珠海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答案】

1.B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理解辨析文中相关的内容要点能力。

A.“而他们本身却不吸收儒、道思想”于文无据,文中只提到“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并没有提到法、阴阳、名三家是否吸收儒、道思想。

B.根据材料二“儒、道两家主张虽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与“和谐”这一点上却是完全一致的。……孔子讲‘和而不同’。道家也讲‘致中和,守静笃’‘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则生万物等等”,可知选项正确。

C.“只要……就……”表示的是充要条件,根据材料三“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一条重要途径,有助于克服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中容易出现的形式化倾向。”可知,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一条重要途径而不是唯一途径。

D.“殷周之际出现的人文转向和人道主义思潮”错误,根据材料三“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可知“神本向人本转移”和“人道主义思潮”二者都属于“人文转向”,“人文转向”和“人道主义”之间不是并列关系。故选B。

 

2.C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辨析文中观点态度能力。

C.“我们一般习惯于把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称为‘国学’”错误,根据材料二“故此,我们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那种把‘国学’只看作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家独踞的认识,是有重大偏颇的”,可知我们一般习惯于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不是习惯于把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称为“国学”。故选C。

 

3.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中重要论点与论据的能力。

B.“忠良的气质与风度”与“院士的气质与风度”只能是指不同类型的人,不能说是相反的,因此不属于儒道两家“处处相反”的依据。故选C。

 

4.①引证法。如引用名句“和而不同”、“致中和,守静笃”证明儒、道两家主张虽多有不同,但在力主“和”与“和谐”这一点上却是完全一致的,既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②例证法。如文章阐述汉代及隋唐佛教的情况,为儒学、道学是开放性的这一观点提供了例证。

③比喻论证。如文章把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比喻成“胃”,形象地论述了它们的博大的包容性。

(每点1分,全对满分。)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中论证方法能力。

题目已经确定答题区域为材料二,仔细阅读材料二,材料二综合运用了很多论证方法,其中“和而不同”“致中和,守静笃”“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引用名句证明儒、道两家主张虽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与“和谐”这一点上却是完全一致的。材料二的第二段中“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是引用史学大师陈寅恪话作为论据证明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都是开放性的,不是封闭的思想体系,它们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这种引用名人名言作为文章论据证明文中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同时也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材料二的第二段中“汉代,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起初,确曾因我国囿于‘夷夏之辨’一度显得孑立。但经过一番与儒、道的碰撞、辩驳、演变、磨合,外来的佛教渐渐中国化,到了隋唐,就逐渐实现了儒、道与佛的融合,三教合一,共同形成了中国恢宏独特的传统文化”是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儒学、道学是开放性的这一观点,增强了说服力。

材料二第二段中“之所以能达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这两个中华原创文化,具有博大的包容性,是坚强的‘胃’,能把域外文化,如佛教,消化吸收为中国化的佛教”运用了比喻论证,把把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比喻成“胃”,形象地论述了它们的博大的包容性。

 

5.痴心于“致君尧舜上”的“诗圣”杜甫,其诗歌处处体现民本思想,在沉郁顿挫的语调中饱含忧患意识,便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印证;“诗成笑傲凌沧洲”的“诗仙”李白,不仅在皇帝面前无拘无束,更是游遍山河江川,有着狂放浪漫的个性,便是道家“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的印证。

(选择一名人物1分,结合人物的相关经历1分,简要分析其支撑的儒家和道家的人生观1分,言之成理即可。

儒家:比如敢说“群臣之所未言”的韩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等。

道家: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回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的阮籍等。)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论点论据,为论点拟写论据能力。

本题要求回顾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沧桑历史,从中各举一例来证明儒家和道家的人生观。题目已经明确儒家和道家人生观。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的知识分子有很多,比如杜甫,其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文章的特点之一是“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或“鲠言无所忌”,也就是敢于讲话,而且敢讲真话。这个特点是和他积极的政治态度分不开的。他的几篇奏疏都是敢于揭发事实,敢说“群臣之所未言”的话。在封建社会中,敢于说出别人该说而不说的话,这是了不起的胆识。类似的古代知识分子还很多,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等。

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的知识分子有很多,比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回家,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其田园诗充分表现了其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其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其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又号“谪仙人”。自“酒中仙”,蔑视权贵,天子呼来不上船。曾经奉诏醉中起草诏书,令高力士脱靴。其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类似的古代知识分子还很,比如“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的阮籍等。

具体作答时,考生可以根据以上分析或知识储备中各选择一名,结合人物的相关经历,简要分析论证儒家和道家的人生观即可。

 

6.C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他不断用行动和语言暗示父亲,希望能引起父亲的重视,但粗心的父亲却始终没有意识到”错。小男孩并没有暗示父亲,想引起父亲的重视,相反,他不断催促父亲离开,怕传染给他,“你不必呆在这里陪我,爸爸,要是你嫌麻烦的话”“不,我是说,要是你过一会儿嫌麻烦的话,你就不必呆在这里”。故选C。

 

7.B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消极等待、无能为力,使小说量现出忧郁基调,让读者倍感压抑”错。文中小男孩恐惧死亡却能坚强、勇敢地面对;小说结尾解除了小男孩的恐惧,让读者感到很轻松。故选B。

 

8.①为小说的结局做铺垫,父亲外出打猎,说明孩子的病情不重。

②设置悬念,宕开男孩的情况不写,而写父亲打猎的情景,使小说更具有悬念。

③以次要人物的心情反衬主要人物的心情,使主要人物形象更突出,父亲打猎时心情轻松愉悦,衬托了小男孩的紧张恐惧。(答出两点即可。)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从情节上看,“我带着我那条爱尔兰红毛小猎犬沿着大路和一条冰冻的小溪散步,但在这玻璃般光滑的地面上站立和行走是很困难的。那条红毛一路上连跌带滑,我自己也重重摔了两跤”荡开男孩的情况不写,而写父亲打猎的情景,使小说更具有悬念;

从人物塑造上看,“动身返回时,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我在离房子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群鹌鹑,而且还剩下许多,改日可再去搜寻猎取”,父亲打猎的开心愉快,暗写男孩的孤独恐惧,使人物形象更突出;

另外,父亲打猎的轻松愉快还暗示男孩的病情不重,为小说的结局做铺垫,“他那凝视着床脚的目光松弛了。他的紧张状态也终于缓解了”,结尾形成喜剧的效果。

 

9.①小男孩发烧,认为自己会死,可见他处在内心恐惧的重压之下。②自己生病不忘为父母关上窗户;得知自己发烧一百零二度,不让父亲陪伴,不让任何人进房间,怕传染别人。一整天静静地躺着,一直醒着,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等待死亡降临。这些都体现了小男孩的优雅风度。③面临绝境时关爱他人、沉着顽强、不失体面,这些优雅风度正是勇气的体现。(意思对即可。)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及鉴赏人物形象、主题的能力。

解答时可通读全文,筛选小说中和小男孩相关的情节进行分析。从全文来看,小说塑造的“小硬汉”形象主要是通过展现人物的言行来完成的。

“重压”在文中指小男孩发烧,认为自己会死,“在法国上学的时候,同学告诉我说,烧发到四十四度就不能活了。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可见他处在内心恐惧的重压之下。

“优雅风度”指男孩面对死亡的态度。如开头“他走进我们房间关窗户的时候,我们还未起床。我见他一副病容,全身哆嗦,脸色苍白,步履缓慢,好像一动就会引起疼痛”,自己生病不忘为父母关上窗户;“他对我说:‘你不必呆在这里陪我,爸爸,要是你嫌麻烦的话。’”“不,我是说,要是你过一会儿嫌麻烦的话,你就不必呆在这里”“孩子不让任何人进入他的房间。‘你们不能进来,’他说。‘你们千万不要传染上我的病。’”,得知自己发烧一百零二度,不让父亲陪伴,不让任何人进房间,怕传染别人;“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无动于衷”“他却双眼盯着床脚,神情异常”“我来到他身边,发现他仍像我离天时那样躺着。他脸色苍白,但两颊上部烧得发红,眼睛依旧一动不动地盯着床脚”,一整天静静地躺着,一直醒着,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等待死亡降临。

小男孩的勇气体现在面临绝境时关爱他人、沉着顽强、不失体面,这些优雅风度正是勇气的体现。

 

10.B(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

11.C(服除指守丧期满,脱下丧服。)

12..A(从皇帝的言论中可以得知苏辙的直言得到了皇帝的理解。)   

13.(1)策论文章送达皇帝后,苏辙自认为一定会被黜免。考官司马光将他置于第三等,范镇感到为难。

(入,1分,翻译为“送达”、“呈上”均可;见,1分,翻译为“被”;黜,1分,译 为“罢免”1分。难,1分,翻译为“对…感到为难”、“认为…很为难”均可。大意1分。)

(2)苏辙将书信送给王安石,竭力陈说这件事不可行。王安石大怒,想要把罪名施加给他。(抵,1分,翻译为“送达”、“送给”“给”均可;力,1分,翻译为“竭力”“全力”均可;“将加以罪”,状语后置句,1分,翻译为“想要把罪名施加给他”。大意1分。)

 

14.为什么不用绳结缀把(它)当成大的盛酒器,然后在江河湖海上漂游,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

(“虑”翻译为“用绳结缀”,1分;“以为”的省略,翻译为“把(它)当成”,1分;“浮乎江湖”的倒装结构翻译为“在江河湖海上漂游”,1分;“瓠落”翻译为“大”,1分。)

 

【参考译文】

苏辙,字子由,十九岁时,和哥哥苏轼一同考中进士科,又一同参加制举的策论考试。宋仁宗年岁已高,苏辙想他或许会对勤于政事感到疲倦,于是详尽地论说为政的得失,而对宫禁朝廷的事,论述得尤为激切。策论文章送达皇帝后,苏辙自认为一定会被黜免。考官司马光将他置于第三等,(注:制举考试的合格者分为五等,因一、二等为虚设,所以三等为最高。)范镇感到为难。考官胡宿认为对皇上不恭,要求黜落他。仁宗说:“本来是想用直言求取人才,却因直言而抛弃他,天下人会怎么说我呢?”宰相不得已,把他列入下等,任商州军事推官。过了三年,为大名推官。过一年,遭父丧。服丧后,神宗已即位二年,苏辙上书论政事,被召见于延和殿。

当时王安石以宰相身份与陈升之管三司条例司,叫苏辙入三司条例司作为属员。王安石拿《青苗书》出来让苏辙仔细说说意见,苏辙详尽地说了它的不足之处。河北转运判官王广廉上奏请求发给几千份度僧牒作为本钱,在陕西转运司私自实行青苗法,春天发放秋天收还,和王安石意见相合,于是青苗法实行。王安石派八位官员到四方各地,寻求尚未收取的财利。朝廷内外知道这些人一定会迎合王安石心意添加事情,都不敢说。苏辙将书信送给王安石,竭力陈说这件事不可行。王安石大怒,想要施加罪名给他。陈升之劝阻,任为河南推官。

宣仁后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吕公著,想革除弊政。司马光因王安石私自设《诗经》、《尚书新义》来考试天下士人,于是想改变科举,另立新的条例。苏辙说:“进士来年秋天考试,没有多少日子了,而议论没有及时决定。诗赋虽然是小技,但要讲究声律,用的功夫不浅。至于治经书,诵读和讲解,尤其不是轻易的事。总之,来年都还不能实行。请求来年的考试,一切还照旧,惟有经书的释义兼取注疏及各家议论,或提出应举者自己的见解,不专用王安石的学说。并罢去对律令释义的考试,使应举的人知道有定论,一心一意做学问,以待选拔考试,然后慢慢地议论元祐五年以后科举的条例,也不算晚。”司马光都不听。

苏辙性情沉静简洁,写文章气势宏大而淡泊,和他的为人相似,不愿被人知道,而俊秀杰出之气终究不可掩饰,他的高超大致和哥哥苏轼相近。所著《诗传》、《春秋传》、《古史》、《老子解》、《栾城文集》都流传于世。

 

15.A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A.“借百花齐放的乐景衬诗人当时之哀情”错误。这句诗是诗人回忆从前与妻子相处的时光,百花争妍而诗人偏偏摘取白色的梨花送与自己的妻子,是以百花来衬托妻子不同于俗的气质。当时妻子还在,诗人并无哀情。今日妻子去世,诗人才有哀情。选项混淆了时间。故选A。

 

16.白诗用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描写冷清的月色、空寂的房屋,再也见不到妻子的身影,来反衬自己的孤独凄苦。

元诗运用比喻手法,把妻子比作梨花,把自己比作绿叶/梨树,说“和叶度残春”,暗示梨花凋零,妻子过世,而自己则凄苦地度过残春,借物喻人,表达内心的哀思。

(手法各1分,分析各1分,情感各1分,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考查学生对比赏析关键诗句的能力。

不同点:白诗重在写环境的冷寂,以“空房不见人”来衬托自己的孤独凄苦,借景抒情;元诗重在写自己的感受,妻子已经过世,满树的梨花凋谢了,只剩下绿叶,孤零零地度过残春。诗人把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梨花比作妻子,自己比作绿叶,抒发了对亡妻的无尽怀念。

 

17.

(1)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3)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的字词有:庶、壹、已、似。

 

18.A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自力更生:不依赖外力,靠自己的力量把事情办起来。自给自足:依靠自己的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根据语境“自主创新的基因早已刻入骨髓”可知,此处是说传统的“两弹一星”是中国靠自己的力量,没有依赖外力,故应选用“自力更生”。

第二空,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踏踏实实:非常实际,一点也不浮躁。指不做出某种炫耀的显示的行为。根据语境“中国航天科技一步一个脚印”可知,此处是说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非常讲究实际,不急不躁,“稳步前进”故应选用“踏踏实实”。

第三空,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此处没有强调文化的“高深”,而是说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故应选用“源远流长”。

第四空,奇思妙想:奇妙的想法。褒义词。奇谈怪论:奇怪的不合情理的言论。贬义词。根据语境中的“火星探测器‘天问’,其名称来自战国时期诗人屈原的长诗名;火星车‘祝融’、月球探测器‘嫦娥’、中继卫星‘鹊桥’、暗物质探测卫星’悟空’……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其名称出自中国古代观星术;量子卫星命名‘墨子’,取用了中国古代科学家的名字”,故应选用褒义词“奇思妙想”。故选A。

 

19.B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错误有:一是“观察……视频”搭配不当,应改为“观看……视频”,排除A、C;二是“都是采用的汉字”语序不当,应改为“采用的都是汉字”,排除D项。

比对选项,B项修改正确。故选B。

 

20.D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

根据语境可知,中国航天文化是浪漫与自信的结合,而A、B选项采用“是……,不是”的选择关系的句子,否定了“浪漫与自信”其中一个,因此可先排除A、B;

文段中“……一步步把典籍中的神话照进太空中的现实”直接体现的是命名者的浪漫情怀,更深层次表现了他们的文化自信,C项递进关系错误。故选D。

 

21.(1)心中空荡荡

(2)它有可能在短期内创造出经济奇迹/它有可能在短期推动社会进步/它有可能在短期创造巨大利益

(3)只有利益的人生同样苍白无力

(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首先注意后面的问号,这里需要设置问题;然后看前语境“当物质的欲望填满生活”照应“我们两手满当当”,其后应该填写的内容是与物质相对的精神,即“怅惘”,据以上分析得出答案(1)心中空荡荡。

第二空,根据上文“表面上看,精致的利益计较未必无益于社会的进步”,下文应该填内里或者实质上应该是有益处的,注意结合“相反”一词以及后文“利益最大化的风轮”,整理答案为:它有可能在短期内创造出经济奇迹。

第三空,结合上文“‘唯意志论’者固然举步维艰”,横线处应该写物质层面的弊端,再结合后文“尤需在物质利益之外,多一份理想情怀”得出答案:只有利益的人生同样苍白无力。

 

22.①三个句子结构相同,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②层层递进,气势逼人;

③揭示了利己主义的严重危害,催人警醒。

(分析出结构相同,句式整齐或者音韵和谐,朗朗上口1分;层层递进,气势逼人1分;揭示内容方面1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常见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能力。

首先从结构上分析三个分句,“责任能够淡忘”“道德可以离席”“灵魂容许出丑”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均为名词作主语,能愿动词加动词作谓语;构成排比修辞,抑扬顿挫,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内里分析,由“责任”到“道德”再到“灵魂”三个词语属于一个比一个程度重要,再由“淡忘”到“离席”进而“出丑”,说明危害,层层递进,揭示了利己主义带来的严重而可怕的后果,大气酣畅富有警醒作用和感召力。

 

23.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

材料列举奥运赛场上一赢一输的两件事以及国人对待输赢的态度的转变,许海峰获得的金牌是中国奥运史上的第一枚金牌,国人的反应是“举国瞩目,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喜讯”,之所以会有如此反应,是因为这是中国体育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突破,标志中国实力的增强,金牌增加了国人的自信。刘诗雯和许昕在东京奥运会上只斩获银牌,网友安慰她们,因为二人已经尽力,而且中国已经不是“输不起的国家”了,不必靠赢得金牌来树立自信。由此可知,当初看重赢,是因为国弱,今日国力已经增强,只要尽力,输赢都可接受,彰显出国人的自信。由此可知如下几个立意角度:

由输赢的意义来看,国家的强大给了我们足够的民族自信,我们不再那么需要金牌提供民族信心,所以不必过于看重输赢,要看重态度是否尽力。

由国人对待输赢的态度来看,今日的国人坦然面对奥运的失利,彰显了国人的自信,而这自信源自国家的实力,可以围绕“有实力方能坦然对待输赢”“有实力才有自信”等立意。

 

 

文章转载自: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文试题与作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