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东省滕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021.11 )

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1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8月出炉,买买买!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1年8月高考作文专刊目录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山东省滕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021.11 )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作答时,请将选择题答案按要求涂写在答题卡上,其他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戏曲悠久而辉煌的传统,既体现在大量经典剧目的字里行间,还表现为这些剧目精彩的舞台演绎。与文学经典不同,戏曲经典的当代演绎离不开传承者的表演,而每个人的自然身体都是独特的有差异性的,作为舞台表演艺术的戏曲,有更多机会被赋予现代意义,更易于和当代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让优秀的戏曲文化在当代社会继续保持生命力,最直接的途径是持续上演经典剧目。

经典改编,是戏曲对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戏曲继承并化用经典早有丰富的历史经验:宋元南戏、元明杂剧和明清传奇都曾大量引用前人的作品,如王实甫《西厢记》取元私《莺莺传》为题材,白朴《梧桐雨》取白居易《长恨歌》,洪异《长生殿》又继之;明末清初以来兴起的秦腔、椰子等地方戏,尤其是代昆剧而起、成为最具影响力剧种的京剧,更是大量化用历史演义和民间评书弹词。戏曲史上无数类似的典范,为今人的创作提供具有启发性的例证。

近年来,戏曲界在这方面也取得突出成就。莆仙戏《踏伞行》是近年来在戏曲界获得广泛好评的新创剧目。它深入挖掘民间戏剧传统,是戏曲界对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当代成果。

优秀戏曲艺术家在成长道路上,无不善于汲取前人的技术积累,并将它们化用于新作之中。当年京剧大师马连良排演《赵氏孤儿》“说破”一场,就巧妙地化用其师贾洪林在《朱砂痣》里的身段,恰巧之极,使之成为这场戏中最精彩的片断。

近年来,现代戏创作在这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陈素琴在上党椰子《太行娘亲》里扮演抗战时期晋中山区的一位普通大娘赵氏。她以骨肉至亲的生命为代价,悉心抚养八路军将领后代,体现普通民众对八路军的深厚感情。为演好这位性格跨度很大的人物,陈素琴将上党祁子传统的花旦、正旦、彩旦、老旦甚至老生等众多行当的表演身段,融汇在这个人物中,从而找到最适宜的身法。

可以说,能否成功化用传统,以丰富现代戏的舞台表现手段进而进行艺术创造,是现代戏创作成败的关键。京剧传统戏《南天门》一度家喻户晓。其中老仆人曹福过雪山时脱衣救主的情节及其冻饿时的幻觉,都是戏曲舞台上颇具表现力的经典段落。京剧《红军故事》是由三个小故事组成的现代戏。其中一个故事表现的是军需处长火雁冻饿交加,牺牲在雪山上的情景。扮演火雁的青年演员杜喆,在此处就化用了《南天门》中老仆人过雪山时的表演手法,突显人物的英勇壮烈,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戏曲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戏曲的传承发展一方面依赖于历代经典剧作的精心传承,同时还需要在叙事方法、情感表达和技术呈现等方面,对前人的文化积淀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守正创新,才会有当代戏曲文化繁花似锦的景象。

(摘编自傅谨《发挥自身优势,丰富创作实践——戏曲传统当代转化的启示》)

材料二:

在戏曲辉煌的年代,看戏是人们最主要的娱乐方式,在给民众持续带来欢乐的过程中,戏曲也实现了自身的大众化。秦华生认为,近几十年来,戏曲之所以逐渐萎缩,虽然跟文化娱乐方式的多样化有关,但就戏曲自身而言,娱乐性减弱,跟观众的互动也越来越少,导致了戏曲越来越曲高和寡,脱离民众。“观众花钱买票进戏园子,首先是找乐子的,而不是花钱去接受说教的。”

新媒体为丰富戏曲的娱乐性,提供了手段和路径。比如,越来越多戏曲人开始在网上直播,用全新的方式表演传统戏曲。像酷狗直播平台的主播庄妃,本是粤剧演员出身,擅长粤剧、京剧、川剧等传统艺术。入驻酷狗直播后,庄妃将网络直播特效与戏曲结合在一起改编莲花手舞,并在戏曲表演中穿插粤语说唱,让传统戏曲以全新的形式呈现,受到年轻观众的欢迎和追摔。

戏曲也开始跨界进入网游、手游,把戏曲的娱乐性往前推进了一大步。比如,武侠手游《楚留香》携手浙江昆剧团,将昆曲戏服“穿”到了游戏中人物的身上:成年女性款式色调温婉柔美,发饰点翠精美动人,上身后应了那句“如花美眷”;成年男性款式色调清雅宜人,剪栽潇洒飘逸,体现出“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气质。除了服装,昆曲风格的宅邱家具等也被植入游戏中,很多从未接触过昆曲的青少年,却通过游戏认识了“木兰花·桌”“木兰花·椅”与木质雕花屏风“锁南枝·杂”。

(摘编自韩业庭《新媒体为戏曲搭好传承舞台》)

1.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演绎好戏曲经典需要传承者的表演,为了更好满足观众的情感需求,所以传承者的身体要具有独特差异性。

B. 京剧《南天门》和《红军故事》的创作表明,只要能成功化用传统,就能获得丰富的舞台表现手段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C. 戏曲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对前人的文化积淀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会有当代戏曲文化繁花似锦的景象。

D. “观众花钱买票进戏园子,首先是找乐子的,而不是花钱去接受说教的。”看戏能否成为人们最主要的娱乐方式,决定了戏曲是辉煌还是衰微。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当代社会,持续上演经典剧目是让优秀的戏曲文化继续保持生命力的最直接的途径。

B. 梅兰芳认为“改变京剧的表演手段但不能改变其本质形态”,这和材料一观点有相通之处。

C. 《楚留香》融入了诸多昆曲元素,跨界进入手游,有力推进了戏曲的传承。

D. 材料二认为新媒体能改变近几十年来的戏曲现状,旧曲换新颜,培养了更多年轻受众。

3. 下列哪一项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的观点( )

A. 秦腔《王贵与李香香》移植自李季创作的长篇叙事诗,是当代戏曲界将优秀文学作品转换为舞台艺术的新收获。

B. 戏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用充满无限创造力的视听语言重新诠释了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让观众跨时空欣赏了经典剧作。

C. 张火丁版《霸王别姬》,融合了程派风格的唱腔和音乐,修改了虞姬的服饰和动作,在上海演出火爆。

D. 吴傲君编剧的湖南花鼓戏《蔡坤山耕田》以民间小戏为基础,充分汲取和保留原剧丰沛的民间趣味,在情节上做了一定增益,契合当代观众审美需求。

4. 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5. 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简要分析两则材料论述的侧重点有何异同。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明天(节选)

鲁迅

原来鲁镇是僻静地方,还有些古风:不上一更,大家便都关门睡觉。深更半夜没有睡的只有两家:一家是咸亨酒店,几个酒肉朋友围着柜台,吃喝得正高兴;一家便是隔壁的单四嫂子,他自从前年守了寡,便须专靠着自己的一双手纺出棉纱来,养活他自己和他三岁的儿子,所以睡的也迟。

这时候,单四嫂子正抱着他的宝儿,坐在床沿上,纺车静静的立在地上。黑沉沉的灯光,照着宝儿的脸,继红里带一点青。单四嫂子心里计算:神签也求过了,愿心也许过了,单方也吃过了,要是还不见效,怎么好?一一那只有去诊何小仙了。但宝儿也许是日轻夜重,到了明天,太阳一出,热也会退,气喘也会平的:这实在是病人常有的事。

单四嫂子是一个粗笨女人,不明白这“但”字的可怕:许多坏事固然幸亏有了他才变好,许多好事却也因为有了他都弄糟。夏天夜短,老拱们呜呜的唱完了不多时,东方已经发白;不一会,窗缝里透进了银白色的曙光。

单四嫂子等候天明,却不像别人这样容易,觉得非常之慢,宝儿的一呼吸,几乎长过一年。现在居然明亮了;天的明亮,压倒了灯光,——看见宝儿的鼻翼,已经一放一收的扇动。单四嫂子知道不妙,暗暗叫一声“啊呀!”心里计算:怎么好?只有去诊何小仙这一条路了。他虽然是粗笨女人,心里却有决断,便站起身,从木柜子里掏出每天节省下来的十三个小银元和一百八十铜钱,都装在衣袋里,锁上门,抱着宝儿直向何家奔过去。

天气还早,何家已经坐着四个病人了。他摸出四角银元,买了号签,第五个轮到宝儿。

何小仙伸开两个指头按脉,指甲足有四寸多长,单四嫂子暗地纳罕,心里计算:宝儿该有活命了。但总免不了着急,忍不住要问,便局局促促的说:

“先生,——我家的宝儿什么病呀?”

“他中焦塞着。”

“不妨事么?他……”

“先去吃两帖。”

“他喘不过气来,鼻翅子都扇着呢。”

“这是火克金……”

何小仙说了半句话,便闭上眼睛;单四嫂子也不好意思再问。在何小仙的对面坐着的一个三十多岁的人,此时已经开好一张药方,指着纸角上的几个字说道:

“这第一味保婴活命丸,须是贾家济世老店才有!”

单四嫂子接过药方,一面走,一面想。他虽是粗笨女人,却知道何家与济世老店与自己的家,正是一个三角点;自然是买了药回去便宜了。于是又径向济世老店奔过去。店伙也翘了长指甲慢慢的看方,慢慢的包药。单四嫂子抱了宝儿等着;宝儿忽然擎起小手来,用力拔他散乱着的一络头发,这是从来没有的举动,单四嫂子怕得发怔。

宝儿吃下药,已经是午后了。单四嫂子留心看他神情,似乎仿佛平稳了不少;到得下午,忽然睁开眼叫一声“妈!”又仍然合上眼,像是睡去了。他睡了一刻,额上鼻尖都沁出一粒一粒的汗珠,单四嫂子轻轻一摸,胶水般粘着手;慌忙去摸胸口,便禁不住呜咽起来。宝儿的呼吸从平稳到没有,单四嫂子的声音也就从鸣咽变成号响。这时聚集了几堆人:门内是王九妈蓝皮阿五之类,门外是咸亨的掌柜和红鼻老拱之类。王九妈便发命令,烧了一串纸钱;又将两条板凳和五件衣服作抵,替单四嫂子借了两块洋钱,给帮忙的人备饭。

这时候,单四嫂子坐在床沿上哭着,宝儿在床上躺着,纺车静静的在地上立着。许多工夫,单四嫂子的眼泪宣告完结了,眼睛张得很大,看看四面的情形,觉得奇怪:所有的都是不会有的事。他心里计算:不过是梦罢了,这些事都是梦。明天醒过来,自己好好的睡在床上,宝儿也好好的睡在自己身边。他也醒过来,叫一声“妈”,生龙活虎似的跳去玩了。但单四嫂子虽然粗笨,却知道还魂是不能有的事,他的宝儿也的确不能再见了。叹一口气,自言自语的说,“宝儿,你该还在这里,你给我梦里见见罢。”于是合上眼,想赶快睡去,会他的宝儿,苦苦的呼吸通过了静和大和空虚,自己听得明白。

单四嫂子终于朦朦胧胧的走入睡乡,全屋子都很静。这时红鼻子老拱的小曲,也早经唱完;晁晁跟跟出了咸亨,却又提尖了喉咙,唱道:“我的冤家呀!——可怜你,—孤另另的……”

蓝皮阿五便伸手掀住了老拱的肩头,两个人七歪八斜的笑着挤着走去。

单四嫂子早睡着了,老拱们也走了,咸亨也关上门了。这时的鲁镇,便完全落在寂静里。

只有那暗夜为想变成明天,却仍在这寂静里奔波;另有几条狗,也躲在暗地里呜呜的叫。

(节选自鲁迅小说《明天》,有删改)

注:老拱:泛指普通百姓

6. 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的场景描写,一个是吃喝玩乐的咸亨酒店,一个是灯光昏暗的破落之家,点明了半夜没睡的两家情形,形成对比,为后文叙事作铺垫。

B. 为了治好儿子的病,单四嫂子使尽浑身解数,求神、许愿、吃单方,到最后甚至寄希望于何小仙,小说借此表达了因迷信导致人生悲剧的主题。

C. 小说生动刻画了“何小仙”“店伙”“红鼻子老拱”“蓝皮阿五”等形象,塑造了一组冷漠、无情、麻木的群像,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环境。

D. 作品通过寡妇单四嫂子痛失独子宝儿的描写,展示了一副中国妇女孤立无助的图景,同时也坪击了那个黑暗冷漠的社会。

7. 下列对这篇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单四嫂子询问病情热切焦虑,何小仙却慢条斯理、半吞半吐,对话简短,但个性鲜明,有力地表现了二者不同的身份、性格和心态。

B. 作者善于用传神的细节描摹人物,文中的单四嫂子“眼睛张得很大”,与祥林嫂“眼珠间或一轮”一样,都是以典型细节刻画人物形象。

C. 本文采用了全知视角,视野开阔,按时间顺序讲述了单四嫂子丧子的故事,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全方位表现了一个病态社会的冰冷和无情。

D. 小说善于运用心理描写,在情节发展的不同阶段,单四嫂子的心理也有不同,令读者一步步感受到她在无奈中接受了残酷的事实,最后又生出对生活的无限希望。

8. 小说写了寡妇单四嫂子痛失独子的悲惨故事,却以“明天”为题,其用意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探究。

9. 同是鲁迅笔下的旧中国下层妇女,单四嫂子和祥林嫂这两个形象有何相同点?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曰“朕”。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自今以来,除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颂功业。于是召集鲁儒生七十人,至泰山下,议封禅。诸儒或曰:“古代封禅,为蒲车,恶伤山之土石、草木;扫地而祭祀,席因菹秸。”议各乖异,始皇以其难施用,由此绌儒生。而遂除车道,上自太山至颠,立石颂德;从阴道下,禅于梁父。其礼颇采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记也。

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发北山石椁,写蜀、荆地材皆至。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于是立石东海上朐界中,以为秦东门。因徒三万家骊邑,五万家云阳,皆复不事十岁。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始皇闻之大怒,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徙边。始皇长子扶苏谏曰:“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军于上郡。

三十七年冬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始皇二十余子,少子胡亥最爱,请从,上许之。秋七月丙寅,始皇于沙丘平台。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豪杰亡秦》)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

B. 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

C. 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

D. 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谥,即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古代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B. 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意思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一般由帝王亲自举行。

C. 阳,古人多用“阳”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用“阴”指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文中“上自太山阳至颠”指从泰山的南坡一直到达顶峰。

D. 崩,中国古代称皇帝或皇太后的死亡。《礼记·曲礼》中这样的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王兼并六国,改称号为“皇帝”,自称为“朕”,追尊秦庄襄王为太上皇,废除谥号制度。

B. 秦始皇准备到泰山封禅,有的儒生认为要用蒲草包裹车轮,使用草席,最终秦始皇没有采纳。

C. 秦始皇在上林苑中修建阿房宫,在东海边上竖巨石,迁大量百姓到骊邑和云阳,加重了他们十年的赋税。

D. 秦始皇活埋了四百六十多名儒生,始皇长子扶苏劝谏,始皇为之大怒,便派扶苏到上郡去监督蒙恬的军队。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议各乖异,始皇以其难施用,由此绌儒生。

(2)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

14. 秦始皇为什么将儒生“坑之咸阳”?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①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②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③,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此时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少有胜利。②貔虎,貔和虎。亦泛指猛兽。③曹瞒,曹操小名阿瞒。

15. 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开头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相比,远不如苏词的气势雄伟,但以朴素的叙述入题,却也自然轻快。

B. “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

C. “今如许”三字陡然间转折发问,将思绪由历史转入现实,表现了词人对朝廷偏安一隅、腐败无能的失望和对功名事业的淡漠。

D. 全词以“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结尾,词人将满腔的伤感融入到向道旁杨柳的发问之中,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16. 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了周瑜和赤壁之战,但取舍各异,又各得其妙,请结合诗词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的文末用“好古文”点出了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同时还以“__________”一句,交代了作者作此文的直接原因。

(2)古往今来,众多仁人志士自觉承担匡世济民的责任,积极谏言献策。有直言进谏的,如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直言君王应当居安思危且“__________”;有借古讽今的,如苏洵在《六国论》中用“__________”警戒君王莫要被久积的威势所胁迫。

(3)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有许多著名的文化符号,洞庭就是其中之一,杜甫《登岳阳楼》中的“__________”,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的“__________”,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描写洞庭湖的恢弘气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 在那儿了,而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离它不远的地方——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而且是越搬离它近了。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缘分: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了四百多年。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 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 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 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矗立 失魂落魄 一成不变 弥散

B. 坐落 魂不守舍 亘古不变 弥散

C. 坐落 失魂落魄 亘古不变 弥漫

D. 矗立 魂不守舍 一成不变 弥漫

19.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唉,天可真凉了——”“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B. 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

C. 今天天气好冷啊!——你什么时候去北京?

D. 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20. 请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进行简要分析。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人的皮肤最外层是角质层,是构成皮肤天然防御的第一道屏障。我们都知道,皮肤有皮脂腺,它会分泌油脂,覆盖在角质层表面,以减少角质层水分蒸发,起到保湿作用。只有含有足量水分的角质层,才能跟下方的皮肤细胞紧密贴合。

然而,生活中有些情况,如使用肥皂、洗涤剂、碱性物质及擦拭等, ① ,使得角质层原有水分过度蒸发,缺水干燥。尤其是北方秋冬季节气候干燥, ② 。如果再加上外力的逆向摩擦,如洗衣服、打球等,必然容易出现皮肤角质层的断裂和剥离, ③ 。为什么倒刺容易出现在指甲根部,而不是手指的其他部位呢?这跟甲根周围皮肤的特殊性有关。这部分皮肤没有毛囊和汗腺,因而这里的角质层易变得干燥。而且,面对外力摩擦时,这里的皮肤相对于手指握持面,弹性较小,也更为纤薄,角质层更容易断裂。

2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相对于手指握持面,这里的皮肤更为纤薄,弹性也较小,面对外力摩擦时,角质层更容易断裂。

B. 手指握持面的皮肤弹性较小,而这里的更为纤薄,相对而言,面对外力摩擦时,角质层更容易断裂。

C. 面对外力摩擦时,这里的皮肤更为纤薄,弹性也较小,相对于手指握持面,角质层更容易断裂。

D. 手指握持面的皮肤更为纤薄,而这里的弹性较小,相对而言,面对外力摩擦时,角质层更容易断裂。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清代诗人袁枚赞美青苔的小诗: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材料二:

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要努力去赢。”

请综合两则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表达你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C 2. C 3. B

4.(1)采用总分总论证结构,开篇总说我国戏曲在当代社会应该继续保持生命力,主体部分分别从化用经典和汲取前人技术经验两个角度论证了戏曲的当今传承,最后总结全文再次明确守正创新才会实现当代戏曲的繁荣发展。论证思路清晰。

(2)举例论证,用一系列戏剧作品的事例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5. 相同点:两则材料均关注并论证了传统戏曲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问题。

不同点:(1)材料一立足于戏曲自身,挖掘自身优势,通过化用经典,汲取前人技术经验进行守正创新,丰富创作实践。(2)材料二从新媒体视角论证了新媒体可以为戏曲搭好传承舞台,丰富戏曲的表现手段和路径,增强戏曲的娱乐性。

【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A.强加因果,由材料一第一段“与文学经典不同,戏曲经典的当代演绎离不开传承者的表演,而每个人的自然身体都是独特的有差异性的,作为舞台表演艺术的戏曲,有更多机会被赋予现代意义,更易于和当代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可知“所以”前后没有因果关系。

B.“只要能成功化用传统,就能获得丰富的舞台表现手段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表达绝对化。原文为“可以说,能否成功化用传统,以丰富现代戏的舞台表现手段进而进行艺术创造,是现代戏创作成败的关键”。

D.对戏曲衰微原因概括不全面,原文“近几十年来,戏曲之所以逐渐萎缩,虽然跟文化娱乐方式的多样化有关,但就戏曲自身而言,娱乐性减弱,跟观众的互动也越来越少,导致了戏曲越来越曲高和寡,脱离民众”更强调戏曲自身娱乐性减弱的因素。故选C。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

C.由材料二最后一段“戏曲也开始跨界进入网游、手游,把戏曲的娱乐性往前推进了一大步”可知有力推进了“戏曲的娱乐性”而非“戏曲”。故选C。

【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认为戏曲传承需要化用经典、汲取前人技术经验,B项电影的视听语言手段并非戏曲经典的技术经验和表现手法。故选B。

【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论证思路清晰,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

由材料一第一段“戏曲经典的当代演绎离不开传承者的表演,而每个人的自然身体都是独特的有差异性的,作为舞台表演艺术的戏曲,有更多机会被赋予现代意义,更易于和当代观众产生情感共鸣”,第二段“让优秀的戏曲文化在当代社会继续保持生命力,最直接的途径是持续上演经典剧目”可知开篇总说我国戏曲在当代社会应该继续保持生命力。

由第三段“经典改编,是戏曲对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戏曲继承并化用经典早有丰富的历史经验”,第五段“优秀戏曲艺术家在成长道路上,无不善于汲取前人的技术积累,并将它们化用于新作之中”可知主体部分分别从化用经典和汲取前人技术经验两个角度论证了戏曲的当今传承。

由最后一段“戏曲的传承发展一方面依赖于历代经典剧作的精心传承,同时还需要在叙事方法、情感表达和技术呈现等方面,对前人的文化积淀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守正创新,才会有当代戏曲文化繁花似锦的景象”可知最后总结,再次明确守正创新才会实现当代戏曲的繁荣发展。

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

“元明杂剧和明清传奇都曾大量引用前人作品,如王实甫《西厢记》取元私《莺莺传》为题材,白朴《梧桐雨》取白居易《长恨歌》,洪异《长生殿》又继之”“近年来,戏曲界在这方面也取得突出成就。莆仙戏《踏伞行》是近年来在戏曲界获得广泛好评的新创剧目”“当年京剧大师马连良排演《赵氏孤儿》‘说破’一场,就巧妙地化用其师贾洪林在《朱砂痣》里的身段,恰巧之极,使之成为这场戏中最精彩的片断”等,用一系列戏剧作品的事例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相同点:由材料一最后一段由最后一段“戏曲的传承发展一方面依赖于历代经典剧作的精心传承,同时还需要在叙事方法、情感表达和技术呈现等方面,对前人的文化积淀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材料二第二段“越来越多戏曲人开始在网上直播,用全新的方式表演传统戏曲”第三段“戏曲也开始跨界进入网游、手游,把戏曲的娱乐性往前推进了一大步”可知两则材料均关注并论证了传统戏曲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问题。

不同点:由材料一最后一段“戏曲的传承发展一方面依赖于历代经典剧作的精心传承,同时还需要在叙事方法、情感表达和技术呈现等方面,对前人的文化积淀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守正创新,才会有当代戏曲文化繁花似锦的景象”以及文章出处“《发挥自身优势,丰富创作实践——戏曲传统当代转化的启示》”可知材料一立足于戏曲自身,挖掘自身优势,通过化用经典,汲取前人技术经验进行守正创新,丰富创作实践。

由材料二第二段“新媒体为丰富戏曲的娱乐性,提供了手段和路径。比如,越来越多戏曲人开始在网上直播,用全新的方式表演传统戏曲”第三段“戏曲也开始跨界进入网游、手游,把戏曲的娱乐性往前推进了一大步”以及文章出处“《新媒体为戏曲搭好传承舞台》”可知材料二从新媒体视角论证了新媒体可以为戏曲搭好传承舞台,丰富戏曲的表现手段和路径,增强戏曲的娱乐性。

6. B 7. D

8. ①《明天》是鲁迅先生着力反映妇女悲惨命运的小说之一,作者把一个残酷的世界摆在了读者面前——弱者被“吃”,而众人对此漠然视之,这样的民众没有“明天”。②只是耽于幻想“明天一切会好起来”的如单四嫂子一类的人,不会有明天。

③要想有“明天”,就要唤起人们对封建社会的憎恨,对单四嫂子悲惨命运的同情,对病态的社会加以“疗治”。

9. ①勤劳能干。单四嫂子靠一双手养活自己和儿子,祥林嫂一个人彻夜煮福礼而不知疲倦。②命运悲惨。她们年纪轻轻就死了丈夫,成了寡妇,她们都爱着自己的孩子,却都经受了丧子之痛。③愚昧无知。单四嫂子为了给儿子治病去求神许愿,祥林嫂为了赎罪听信别人的话去捐门槛。④柔弱内向。单四嫂子问诊时的“局局促促”“不好意思”,祥林嫂刚到鲁镇时的“不爱说话”。

【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

B.“小说借此表达了因迷信导致人生悲剧的主题”错,文章的主旨不单是表达了因迷信导致人生悲剧的主题,更是反映黑暗社会的吃人本质。故选B。

【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最后又生出对生活无限希望”错误。由句子“她是粗笨女人。她能想出什么呢?她单觉得这屋子太静,太大,太空罢了”可知,宝儿死后,单四嫂最终是绝望了。故选D。

【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解答本题,除了要把握文中一再出现的“明天”一词的具体含义外,还要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当时的思想来分析探究。

从单四嫂子给儿子看病时何小仙、店伙等人的表现以及儿子死去后红鼻子老拱、蓝皮阿五等人唱小曲、笑着挤着走去等情节来看,这些民众对单四嫂子的悲惨命运毫无同情之心,而是漠然视之。明天,等着单四嫂子的将是什么?作者虽然没有明说,实际上却通过对单四嫂子周围的人们的描写,把一个残酷的世界,摆在了读者面前。可知从塑造人物形象来看,面对单四嫂子的痛苦,冷漠的人们漠然视之,这样的人们不会有明天。

文中单四嫂子的儿子宝儿得了病,单四嫂子为他四处求医,盼望着“明天”宝儿的病就能好。但是“明天”到来了,病魔却无情地夺去了宝儿的生命,可知从情节来看,小说是写主人公寡妇单四嫂子失去自己的儿子宝儿,这说明像单四嫂子这样的处在社会底层,而又对明天抱有幻想的人是不会有“明天”的。

从主题的设置看,面对这些不可能有明天的人,作者恰恰又给这篇文章命名为“明天”,这里就寄寓了作者的期望,“明天”,代表将来,无论作者或主人公,都想在摆脱现实,逃往明天,而只有唤醒人们对黑暗社会的认知,对病态的社会加以“疗治”,才能拥有“明天”。

【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根据文中单四嫂子“自从前年守了寡,便须专靠着自己的一双手纺出绵纱来,养活她自己和她三岁的儿子”;祥林嫂新寡之后,便逃到鲁镇来,在鲁四老爷家里做工,食物不论,力气不错,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似乎闲着就无聊。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可见两人都勤劳能干。

根据文中单四嫂子“前年守了寡”,儿子宝儿才三岁就因病死了;祥林嫂两任丈夫相继死掉,儿子也被狼吃掉。可见两人都命运悲惨。

根据单四嫂子的儿子生病,“神签也求过了,愿心也许过了,单方也吃过了,要是还不见效,怎么好?——那只有去诊何小仙了”,祥林嫂按照柳妈说的办法倾其所有到土地庙里捐了门槛,给千人踏、万人垮,在将近死亡的前夕,又向人们寻问魂灵的有无。可见两人都愚昧无知。

根据单四嫂子“但总免不了着急,忍不住要问,便局局促促的”“何小仙说了半句话,便闭上眼睛;单四嫂子也不好意思再问”;祥林嫂刚到鲁镇时“她不很爱说话,别人问了才回答,答的也不多”,可见两人都柔弱内向。

10. C 11. D 12. C

13.(1)每个人的想法各不相同,秦始皇认为他们的想法很难施行,由此便贬斥儒生。(2)那些儒生们都诵读经书效孔子,现在您却要用重法惩罚他们,我担心天下不安宁。

14. ①侯生、卢生相互议论讥讽秦始皇,触怒了秦始皇;

②用来警戒后人。

【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题中,“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庄襄王为太上皇”是“追尊”的宾语,不可断开,排除AD;

“死而以行为谥”,“以……为”固定结构,不可断开,排除B。

本句译为:追尊父亲秦庄襄王为太上皇。并颁布制书说:“从前君王死后,依据他生前的事迹行为定谥号,这是儿子议论父亲,臣子议论君王,实在不应该。故选C。

【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大夫曰不禄,士曰卒”错误。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故选D。

【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C.“加重了他们十年的赋税”错误。原文是免除了他们十年的赋税和徭役。故选C。

【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1)“乖异”,不一致,背离;“以”,认为;“绌”,贬斥。(2)“诵”,诵读;“法”,效法;“绳”,动词,惩罚。

【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始皇闻之大怒”可知,秦始皇将儒生“坑之咸阳”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侯生、卢生相互议论讥讽秦始皇,触怒了秦始皇。

由“使天下知之,以惩后”可知,秦始皇将儒生“坑之咸阳”是想告知于天下,以警戒后人。

参考译文:

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王嬴政刚刚兼并六国后,自认为自己品德胜过三皇,功劳超过五帝,于是改称号为“皇帝”,皇帝的文告称“制书”,皇帝下达的命令称“诏书”。皇帝自称为“朕”。追尊父亲秦庄襄王为太上皇。并颁布制书说:“从前君王死后,依据他生前的事迹行为定谥号,这是儿子议论父亲,臣子议论君王,实在不应该。从今以后废除谥号制度。朕为第一个皇帝,后世依照顺序计数,称为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于万世,无穷无尽地传下去”。秦始皇嬴政二十八年,秦始皇巡视东方的各郡县,登上了邹峄山,刻立石碑赞颂秦朝的功德业绩。召集鲁地的儒家学士七十人,到泰山下,议论祭祀天地封禅之事。有的儒生说:“古代君主封禅,是用蒲草裹上车轮,避免伤害山上的土石草木;清扫地面进行祭祀,使用的席是用草编的。”每个人的想法很不相同。秦始皇认为他们的想法很难施行,由此便贬斥儒生。于是下令修筑车道,从泰山向阳的南坡一直到达顶峰,竖立石碑颂扬自己的功德;又从泰山阴面的北坡而下,到梁父山进行祭地仪式。祭祀天地的礼节与在雍城由太祝主持的祭祀上帝的仪式相同,而封藏都十分保密,世人不可能知道而记录下来。

始皇认为咸阳城里人口太多,而先王的宫廷又窄小,便令人在渭水以南的上林苑中建造宫殿,先建前殿阿房宫,东西长五百步,南北宽五十丈,殿上可容纳一万人,殿下可竖立五丈高的大旗,周围架起阁道通行车马,从阿房宫的前殿下直达南山。以南山的顶峰作为宫阙的标志。又建筑复道,从阿房宫渡过渭水河连接咸阳,以此象征天上的北极星与阁道星相连,横穿银河抵达营室星。征发判处宫刑和因犯罪服刑罚劳役的罪犯七十万人,分别建造阿房宫和骊山秦始皇陵墓。并开凿挖掘用作棺椁的北山石料,砍伐蜀地与楚地的木材,全部运到这里。在关中共计兴建三百座宫殿,在关外建造四百座,于是在东海边的上朐界内竖巨石,作为秦国的东方大门。又迁三万家民户到师邑,迁移五万家民户到云阳,他们全都被免除十年的赋税和徭役。侯生、卢生相互议论讥讽秦始皇,始皇知道后勃然大怒,于是派御史对每个儒生进行审问。儒生们相互检举揭发,始皇帝亲自将四百六十多名违反禁令的儒生除名,都活埋在咸阳。并告知于天下,以警戒后人,还有的人被惩罚边疆戍守。始皇帝的长子扶苏劝谏说:“那些儒生们都诵读经书效孔子,现在您却要用重法惩罚他们,我担心天下不安宁。”始皇怒,便派扶苏到上郡去监督蒙恬的军队。

秦始皇嬴政三十七年冬季十月癸丑(初四日),始皇帝出游,左丞相李斯随从前往,右丞相冯去疾留守都城。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他的小儿子胡亥最受疼爱,请求随同出游,始皇帝答应了。秋季七月丙寅日,始皇驾崩于沙丘平台。丞相李斯因担心始皇死在都城外,诸公子会与天下百姓乘机作乱,于是就把消息隐瞒下来秘不发丧。

15. C 16. 苏轼词是要用周郎年少有为来衬托词人的老大无功;戴复古词是要用周郎破曹时的军事力量之强、功业之伟,来反衬如今南宋朝廷的军事不振、国势衰颓。

【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表现了词人“对功名事业的淡漠”错误,主要表现词人对时事的伤感。词人用“今如许?”发问,感慨苍茫,意味深厚。南渡之后,宋朝国势一日不如一日,词人将大半生目击心伤的国事,包含在这一问句中。故选C。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及主旨的能力。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描绘长江中赤壁之战的战场,缅怀赤壁之战的英雄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结合“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分析,应笑我过早地生长出花白的头发。怀古是为伤己,仰慕周瑜年少功成,而自己却是年华逝去,而功业难成。

而戴复古的《满江红•赤壁怀古》,则是借“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把战争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贴切地描绘出吴蜀联军的高昂士气,写出了火攻曹军时的翻江倒海之势。“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传神地描绘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用周瑜破曹时赫赫军威,反衬了南宋朝廷的衰微,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深深忧虑。

17.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②余嘉其能行古道 ③戒奢以俭 ④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⑤乾坤日夜浮 ⑥玉鉴琼田三万顷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有:艺、嘉、戒、奢、威、劫、哉、乾坤、鉴、琼、顷。

18. C 19. D

20. 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古园当人来写,为地坛赋予了人的特点和情感。②通过写地坛对自己的等待来反照自己对地坛的情感,更凸显出自己与地坛的缘分以及地坛对作者的慰藉。

【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①矗立:高耸地立着。坐落:土地或建筑物的位置(在某处)。语境中“地坛”并非“高耸”,应选“坐落”。

②失魂落魄:形容极度惊慌、心神不宁的样子。魂不守舍:灵魂离开了躯壳,指人之将死,也形容精神恍惚。文中是说史铁生由于双腿残废而失去了精神,心神不宁,对生活产生了绝望。所以应选“失魂落魄”。

③一成不变:经形成,不再改变。亦泛指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含贬义。亘古不变:从古到今,没有变化。“太阳循着不变的路途”不含贬义,应选“亘古不变”。

④弥散:指烟雾、气味等向四周扩散,分散开。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文中是说园中充满了光芒,应选“弥漫”。故选C。

【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的破折号是对上文的解释说明。A.破折号表示声音延长;B.破折号表示总结上文;C.破折号表话题的转换;D.破折号表对上文的解释说明。故选D。

【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

原文“古园就是为了等我”,一个“等”字,说明该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古园”人的动作和情感。

“等了四百多年”,地坛历经沧桑等了我那么久,表面上是在写地坛在等待着“我”,实际上是想表现“我”对于地坛的感情,以及“我”和地坛的不解的缘分。

21. A 22. ①都会去除皮脂②会加快水分蒸发③因而产生倒刺

【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语序不当。此句应先陈述甲根周围皮肤的特点,“相对于手指握持面”“这里的皮肤更为纤薄”“弹性也较小”;然后交代“面对外力摩擦时,角质层更容易断裂”;“弹性较小,也更为纤薄”语序也不当,“弹性也较小”应放到后面,以跟“容易断裂”相照应。对比选项,A项修改正确。故选A。

【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前面交代角质层会分泌油脂减少水分蒸发;句前说“如使用肥皂、洗涤剂、碱性物质及擦拭等”,可知第一空应填这样做的结果;再根据句后“使得角质层原有水分过度蒸发”可知使用这类东西应是破坏了皮脂。因此可填“都会去除皮脂”。

第二空,第二段的陈述中心是皮肤失去水分,句前语境是“尤其是北方秋冬季节气候干燥”,可知,在这样的特殊“干燥”特殊环境中,第二空内容应该和加速皮肤水分流失有关,因此可填“会加快水分蒸发”。

第三空,句前语境是“必然容易出现皮肤角质层的断裂和剥离”,因此判断第三句是这样做的结果;后面又说“为什么倒刺容易出现在指甲根部”,可知是产生了倒刺,故可填“因而产生倒刺”。

23.【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有两则材料组成。

材料一是清代袁枚的一首小诗《苔》,苔花凭借顽强的生命里冲破了重重困难,开出了花朵。“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它从不自暴自弃,也不自轻自贱,而是努力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

材料二是郎平教练的话,她诠释了女排精神的内涵,明知不敌,依然顽强拼搏;即使摔倒,也要重新站起;不一定会赢,但是要努力去赢。

两则材料的共同之处就在于,面对恶劣的环境,不放弃梦想,努力奋斗,顽强拼搏,绽放出生命的韧性之美。

写作时考生可以概述两则材料,从而引出论点;然后列举名人事例论证这种精神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也可以由个人到企业到国家,层层递进,论述这种品质的重要性;还可以反思当下,有些人遇到一点困难就“躺平”,缺乏奋斗、拼搏的劲头,实不足取;最后论述当下的中国,当下的我们,更需要“苔”和“女排”精神。

立意:

1. 为梦想奋斗,为理想拼搏。

2. 佛系要不得,拼搏正当时。

3. 传承女排精神,绽放青春光华。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文试题与作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