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检测语文试题

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1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8月出炉,买买买!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1年12月高考分类练习专刊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检测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你在跨平台使用智能设备应用程序时,有没有这样的困惑——还在浏览楼盘信息,就接到销售电话;注册完会员,推销短信就铺天盖地;搜索过一个物品,就频频收到类似产品广告……

所有这类困惑都归因于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当网络运营者违背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当企业的数据安全管控能力跟不上技术发展的脚步,非法获取、滥用、泄露个人信息的风险就发生了。原本,“懂我”的APP才会提供更精准便捷、更个性化的服务。然而,过度索取权限、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和强制用户使用定向推送功能等现象的出现,让人们担心APP“太懂我”会导致个人隐私被侵犯。

APP“懂”与“太懂”的所谓两难,其实包含着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的平衡问题。强化个人信息保护,正是为了依法有序的利用。在手机应用平台上,如何才能锁紧个人信息保护的“安全锁”?运营者究竟该怎样设计让数据更好为用户服务的方案?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自1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个人信息安全将得到全方位保护,治理APP在全新法律框架下面临新的契机。

个人信息处理者作为主要义务人,应当充分尊重用户的知情同意权,承担起个人信息安全保障的“看门人”义务。开展公开或向第三方提供个人信息、处理敏感个人信息等高风险处理活动的,应当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全社会应当通力合作,推动多方共治、协同联动,兼顾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真正把依法治理要求落在实处。

具体来说,在互联网生态中,只有平台企业履行好“看门人”义务,全面赋予用户对个人信息处理的知情权、决定权,才能高效地实现个人信息保护。譬如,针对跨平台广告推送泄露用户隐私的问题,互联网平台的关联公司应当严格按照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共享个人信息。同时,平台企业应当依法向用户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者向个人提供便捷的拒绝方式,打破自动化决策的“算法黑箱”。

对个人来说,加强隐私保护意识是必要的。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处理个人信息侵害他人信息权益造成损害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如果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就必须承担损害赔偿等侵权责任。这将大为减轻受害人的举证负担,有利于保护个人信息权益。在APP越来越“懂我”的情况下,用户也要懂得法律思维,用好法律维权工具。

(摘编自杨博《拜托!APP请别“太懂我”》)

材料二:

隐私数据保护既要充分保护个人隐私,也要全面释放数据赋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巨大潜能,统筹数据开发利用、隐私保护和社会公共安全。隐私数据保护不是个人数据信息封闭,而是个人数据在合理保护基础上的合法开发利用。由此,隐私数据保护主要在于确保数字企业对消费者个人数据开发利用建立在“合法、正当和必要”原则的基础上,促进数据的开发利用和流转交易,平衡个人数据隐私权与商业数据财产权,实现隐私保护和数字经济发展的统一。在某些情况下,个人数据兼具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隐私数据保护需要协调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确定合理的边界和基本的制度规则。为此,立法亟须对涉及社会安全等重大公共利益的个人隐私数据采集利用作出特别的规定,同时公共机关采集和使用公民个人隐私数据也要依法依规进行,不得超越特定公共利益目的进行使用。

数字企业是用户隐私保护的第一责任人,个人隐私保护监管重在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强化数字企业的主体责任,主要是督促数字企业建立和完善个人隐私保护的内部治理机制和技术保障,落实公开、透明的数据采集、加工处理、商业应用和流转交易规则,确保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都有全面的数据安全保障。大型数字平台拥有大量多维度消费者个人数据,并且其个人隐私泄露具有更广泛的传播性,容易对个人隐私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害,甚至造成巨大的社会性危害。因此,大型数字平台是隐私保护监管的重点对象,应对大型数字平台提出更高的用户隐私数据安全责任和保障用户隐私数据安全的义务要求。完善和强化对数字企业隐私保护不力的问责,实施有效的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并建立消费者用户投诉处理机制、行政问责机制和司法隐私侵害民事赔偿制度。

隐私数据保护要协同企业自治、消费者自决、行政监管、法院司法、社会监督等多种方式,构建多元治理体系。隐私数据保护要充分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权,重点强化数据采集和使用的“知情—同意”原则,切实保障消费者对个人数据的自决权和控制力。隐私数据保护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机构体制,建立定位科学、职责明确、执法有力和治理有效的隐私数据监管机构,进一步强化多部门协同监管的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升隐私数据保护的监管效能。个人隐私数据保护要实行分类分级监管,应区分不同类型的个人隐私数据及应用场景来采取差别化的政策和实行差别化的监管强度,个人隐私数据保护应重点强化个人敏感信息的监管,明确企业不能碰触的红线。应避免简单的“一刀切”的行政禁止,要综合运用价格机制、平台自我监管、隐私保护技术、司法等多种政策机制,协同实现最佳的政策效果。

(摘编自唐要家《着力构建个人数据信息保护治理体系》)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运营者违背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收集个人信息,非法获取、滥用、泄露信息的风险就会产生,也会降低企业数据安全管控能力。

B.“懂我”的APP过度索取权限、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等现象的出现容易导致个人隐私的泄露,所以我们要远离“懂我”的APP。

C.个人信息处理者作为主要义务人,在采集和处理个人信息的时候,应当充分尊重用户的知情同意权,并要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

D.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人信息处理者处理个人信息时,侵害他人信息权益造成损害的,即使没有过错,也有可能承担侵权责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隐私数据保护并不意味封闭个人信息,而是要让个人信息更合法地被开发利用流转,与数字经济发展更好地统一。

B.隐私保护要协调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公共机关依法依规采集个人隐私数据,为了公共利益进行使用就是合法的。

C.大型数字平台因为用户众多,拥有大量多维度消费者隐私数据,一旦信息泄露,传播更广泛,造成的危害也会更大。

D.因为个人隐私数据有类型和应用场景的不同,所以隐私数据保护政策和监管强度要有差别化,不能简单“一刀切”。

3.下列说法中,没有侵犯个人隐私安全的一项是( )

A.为了提升安全系数,旅馆客房、集体宿舍等场所安装视频图像采集设备。

B.路人录下马路上司机违章停车的影像,并在公共平台上对车牌进行曝光。

C.为应对公共突发事件,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必要时展示部分隐私数据。

D.小区物业没有和业主协商,安装人脸识别门禁并作为进出唯一验证方式。

4.简要概括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5.现在如果你有必要下载并使用一款APP,结合材料谈谈怎样做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隐私数据。

二、文学类阅读-双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秋日去龙山

胡竹峰

春天的草地最好,新绿柔嫩,人心也柔嫩起来。夏日水榭最好,荷风清凉,一点点沁入肌肤。秋天,青山最好,不浓不淡,有古画的色泽。每年秋日,总要去山里小住。家乡的山好,他乡的山也好,天下处处有好水好山。

秋日去龙山,一路青山何其多。出得长沙城,前有山后有山,左右皆山,高低不同,却又峰峦相似,无有穷尽。人在车上,车在山中,身心舒畅。每每往山中便如游子归乡,顿生清静安宁,兴许是人生最终归所。

在龙山待了几天,天天阴雨连绵,越发添了秋意。一夜夜细雨敲窗,异乡的雨将人从迷蒙睡梦中唤醒,屋檐,窗外的草色,哗哗流淌的水,甚至卧具,也湿润迷离,带着他乡陌生的气息。那日傍晚,在湿笔染墨的氛围中,抵达土家族村寨惹巴拉。其时,正是天空物静、大地澄明之时。一路走过大片的无人之山,车行缓缓,内心亦如水深流。

一间间矮小的木房子,浅棕色木板墙面,灰黑色的瓦屋顶,灰色碎石子路面,偶见明黄色雏菊正开着花,嫩黄色的小花,杂处在深细碧草之中。长长的寂寞的桥,滚滚流动的水,又澄澈又汹涌。村寨看上去寂寞清闲,零星几个村民闲闲走着,经过这个村寨的人,意态闲闲。惟有身闲,才得去看花开落云卷舒。

过桥时,几个微笑的老人侧身路过,我倾心他们待生客的友好。这个安谧的湖南土家族村寨,以不争的智慧,静好了一世又一世。那些个城镇,他们在龙山遗世独立,任门前河水流过。过些时候要立冬了,冬天,下雪了,这些个山河原野,这些个土家族的村落,静静安卧在无边雪色中,仿佛丈二宣纸的一点墨色。

龙山的秋意暖融融都是春情,或许是人情,或许是饮食。龙山的饮食火功尤好,力透纸背的热,慰藉人身也滋润人心。难忘洛塔大肉,大片大片的肉,据说用了姜、桂皮、八角、木姜子、花椒等佐料,何止肥而不腻,简直肥而生香,一口就是盛世。心想,旧小说上众好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那大块肉应该就是这么大一块块堆放在陶碗里精神抖擞吧。

一日日在龙山厮磨,听雨、登山、访寺、进村、过桥、游洞、饮茶、吃饭、看山下鸡犬猫儿打架,听村妇闲话。夜半闭门读书、高睡,睡足万事皆空,常常不知今夕何夕。墙外早起的人语声,有家常的亲切。

那日在太平山顶,众友弄过笔墨,窗外大片云雾流散,很是动人。看那天上流云,心想人生亦不过流云苍狗而已。倘或白云堆里一睡千年,倒也洒脱自在。靠窗静坐,听清风耳语,看林木相依,光影下,但觉时光流长,气象舒畅,那大片白云,真可为床了。人间万千世相,皆不及此刻清境,此刻太平。

传奇里总有这样的故事:翻过一座山,趟过一条水,过荒村,住古庙,有书生挑灯夜读,结一段仙缘。古书上,庙祝里老和尚颇多,亦可厌,又可亲。我在龙山,未遇到识破机栝的老和尚,却似乎望见遥远之乡,有书生夜读,那是与我同行的凌宇、水运宪、蔡测海诸位先生。

行囊有本涵芬楼版《酉阳杂俎》,通篇所记奇繁,或录秘藏或叙异事,佛、道、药材、方术、奇闻、动物、植物……异乎流俗之处,不失百味,令人咀嚼不尽。秋夜微凉,独坐案前孤灯下,窗外幢幢,书影也幢幢。阳台上爬过一只壁虎,起身看时,那物须臾遁迹,消失的角落里也许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世界。读几章旧书,饮数盏清茶,清风一榻抵千金。古人说泽气多女,山气多男。果然觉出龙山的阳气,如男子。眼前的山高大连绵,见龙在田,在湘西大地上却不见首尾。

每日风疏雨骤或是风骤雨疏,不知道几时日暮。眼见天光渐渐暗淡,晚秋的冷清袭来,路边水声越显清寂。有人立在桥头,望尽天涯路,路头的一场秋雨是一卷水墨。况味也像床边那一册《酉阳杂俎》,让人陡然空茫。

于宇宙天地而言,人生一段不过片刻,若能栖息在自己愿望之地,亦是幸事。故家如此,在龙山也如此。跋涉几千里,来到龙山,是为了亲近丘山,也是为了洗洗风尘俗韵。做不得龙山人,有一回龙山行也是好的。在龙山,想起南朝吴均说富春江的字句: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夹岸高山,泉水激石。好鸟相鸣,嘤嘤成韵。风烟俱净,望峰息心。

龙山是息心之地啊。我忘了说,太平山有息影洞,满壁石像,有无上清凉。

文本二:

散文《中国文章》里,胡竹峰开宗明义,“汉语是优美的语言,这是屈原的语言,司马迁的语言,‘三曹’的语言,李杜的语言,陆游的语言,苏东坡的语言,曹雪芹的语言。”此即是谓,他的散文审美追求,是由汉语写就的中国文章。这听起来像一句废话,但深究其义,自知这并不是一件易事。“远古的先民睡了,松枝火把掩映下的木屋,忽明忽灭,巨大的静穆下,夜空如洗,只有笔划过的声音”,如何寻求到那支笔,真正地握住它,写下今日的“中国文章”?胡竹峰以一家之言,尝试作出一种解答,作家韩少功称其为“重建中国文章之审美传统的可贵立言”,或许正因为此。

(节选自何晶《胡竹峰:霜雪落纸 心澈澄明》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二段描写去龙山路上所见青山的形象,写出了我对山的感受:每次进入山中就仿佛找到了归属感,能让心灵变得澄静。

B.“龙山的秋意暖融融”,既指龙山秋日的和煦温暖,也指龙山人待人的友好、亲切,饮食注重火工,能慰藉人身、滋润人心。

C.“一日日在龙山厮磨”,写作者在龙山除登山、访寺外,还自如地饮茶、吃饭、听人闲语,虽身在异乡,但生活却十分惬意。

D.作者和友人在太平山顶,看云雾流散,观林木相依,听清风耳语,其中既有对自然风景的欣赏,也包含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从春、夏、秋三个不同季节,表现自己对自然风景的喜好,引出下文作者秋日去龙山所见及感受。

B.文章刻画土家族村寨惹巴拉时,通过想象的手法,描写山寨冬天下雪后的情景,表现出山寨的纯净和静美。

C.文章描写作者在龙山的生活时,点面结合,既有对于我在龙山生活的概括式的叙述,也有典型场景的描写。

D.文章写秋夜阅读《酉阳杂俎》的感受与下文看到阳台爬过的壁虎消逝后的感受形成对比,表现了夜读之趣。

8.文本一画线句子,作者引用南朝吴均描写富春江的字句,有什么用意?

9.说说文本一是如何体现文本二“中国文章”特点的?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是岁,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县次续食,令与计偕。川人公孙弘对策曰:“臣闻上古尧、舜之时,不贵爵赏而民劝善,不重刑罚而民不犯,躬率以正而遇民信也;末世贵爵厚赏而民不劝,深刑重罚而奸不止,其上不正,遇民不信也。夫厚赏重刑,未足以劝善而禁非,必信而已矣。是故因能任官,则分职治;去无用之言,则事情得;不作无用之器,则赋敛省;不夺民时,不妨民力,则百姓富;有德者进,无德者退,则朝廷尊;有功者上,无功者下,则群臣遂;罚当罪,则奸邪止;赏当贤,则臣下劝。凡此八者,治之本也。故民者,业之则不争,理得则不怨,有礼则不暴,爱之则亲上,此有天下之急者也。礼义者,民之所服也;而赏罚顺之,则民不犯禁矣。臣闻之:气同则从,声比则应。今人主和德于上,百姓和合于下,故心和则气和,气和则形和,形和则声和,声和则天地之和应矣。故阴阳和,风雨时,甘露降,五谷登,六畜蕃,嘉禾兴,朱草生,山不童,泽不涸,此和之至也。”时对者百余人,太常奏弘第居下。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拜为博士,待诏金马门。齐人辕固,年九十余,亦以贤良征。公孙弘仄目而事固,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诸儒多疾毁固者,固遂以老罢归。是时,巴、蜀四郡凿山通西南夷,千余里戍转相饷。数岁,道不通。士罢饿、离暑湿死者甚众,西南夷又数反,发兵兴击,费以巨万计而无功。上患之,诏使公孙弘视焉。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上不听。弘每朝会,开陈其端,使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廷争。于是上察其行慎厚,大说之,一岁中迁至左内史。弘奏事有不可不廷辨常与汲黯请间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弘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廷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弘奏事/有不可不廷辨/常与汲黯请间/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

B.弘奏事/有不可/不廷辨/常与汲黯请间/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

C.弘奏事/有不可/不廷辨/常与汲黯请间/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

D.弘奏事/有不可不廷辨/常与汲黯请间/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吏民,指官吏与庶民,与《鸿门宴》中“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一句中的意思相同。

B.对策,古时指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也指应对的办法或策略。文中指后者。

C.博士,秦汉时指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也指学术上精通一艺、教授生徒的人。

D.内史,始于西周,随着朝代更替,其职能也发生变化,西汉时指的是国家掌管民政的官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孙弘对策中阐述了君主施政必须讲“信”、国家治理的八项措施以及达到“和”的最高境界的重要性等内容。

B.齐人辕固因为有文学才华被朝廷征召,公孙弘却对他心怀不满。辕固因而对公孙弘提出了不要歪曲儒学的批评。

C.尽管武帝经常采纳公孙弘的观点,但在公孙弘视察西南夷事件,返京奏报的时候,他却没有同意公孙弘的意见。

D.公孙弘曾经在皇上面前背弃与公卿大臣的约定来迎合皇帝的心意,这导致汲黯当廷指责,认为他为人狡诈不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礼义者,民之所服也;而赏罚顺之,则民不犯禁矣。

(2)士罢饿、离暑湿死者甚众,西南夷又数反,发兵兴击,费以巨万计而无功。

14.请概括公孙弘受到皇帝赏识的原因。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奉答廖袁州怀旧隐之诗

黄庭坚

诗题怨鹤与惊猿①,一幅溪藤照麝烟。

闻道省郎方结绶②,可容名士乞归田。

严安③召见天嗟晚,贾谊归来席更前。

何况班家有超固,应封定远勒燕然。

[注]①怨鹤惊猿:形容对官场厌倦,有意归隐的心情。②结绶,指佩系印绶,即谓出仕为官。③严安,元朔元年,以故丞相史上书。武帝召见,恨相见之晚,遂拜郎中。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诗歌标题来看,这是作者用廖袁州怀旧隐诗歌的原韵敬答相和的一首诗。

B.廖袁州厌倦官场,歆慕山水,想要过焚香静处的恬淡生活,并曾写诗明志。

C.诗人告诉廖袁州时代清平、朝廷圣明,名士可以选择回归田园过隐居生活。

D.全诗用典广博、格律严谨、意蕴丰厚,较典型地体现了黄庭坚诗歌的风格。

16.诗人借本诗向廖袁州传达了哪几层意思?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赤壁赋》中,苏轼描写水气笼罩江面,波光与星空相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2)《种树郭橐驼传》中,老人树种得好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

(3)古人常借笛声表达思绪,寄托情感,如黄庭坚《登快阁》中“________,________”。

六、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无穷之路》中,香港主持人陈贝儿用三个月时间, 内地6省份的崇山峻岭、荒漠戈壁,走近普通人家,感受昔日贫穷的地方通过脱贫攻坚发生 的巨变。

纪录片之所以打动人心,在于它给观众带来 的体验感。随着镜头切换,观众跟随陈贝儿或是踏上悬崖村2556级天梯,或是克服心理恐惧在汹涌的怒江之上溜索而过,或是走入曾经“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感受今昔变化。这部纪录片在内地豆瓣平台,获得9.5分的高分,有内地网友赞其为今年纪录片的“天花板”。用心的制作、感人的故事,无论在内地还是香港,都能打动人心,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们同属一个国家,有着共同的根脉, ,能真正找到共鸣,生发出同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无穷之路》现象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内地人和香港人,特别是年轻人,需要更多相互了解。在香港,一些年轻人曾受到一些负面影响,鲜有机会理性、客观地认识理解自己的国家。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取得了“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中国为什么能够成功?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作为一名中国人,无论身处内地还是香港,都应该“知所从来,思所将往,方明所去”。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穿越 翻天覆地 身临其境 血浓于水

B.穿梭 沧海桑田 设身处地 情同骨肉

C.穿梭 翻天覆地 身临其境 情同骨肉

D.穿越 沧海桑田 设身处地 血浓于水

19.下面选项中引号的用法与画线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有内地网友赞其为今年圮录片的“天花板”。

A.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B.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C.这里所谓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

D.有几个“慈祥”的老板把捡来的菜叶用盐浸浸就算作工友的菜肴。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从100年前至今”,似乎更简洁。你觉得哪个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 。《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 )。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

B.家庭不仅是生产单位,而且是生活单位,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

C.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产单位,而且是生活单位

D.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七、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让你选择人生的路,你会选择走一条人多的路,还是人少的路?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选择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

2.B

3.C

4.材料一先列举APP太懂我侵犯个人隐私的现象,然后提出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要依据法律,最后从企业责任、用户意识两个方面谈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5.①选择在正规应用市场下载APP,降低个人信息泄露风险;②注册并开始使用时要仔细阅读APP关于信息收集的选项及隐私协议,非必要信息不共享;③知法、懂法,学习《个人信息保护法》,当隐私数据收到侵害时,选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也会降低企业数据安全管控能力”错误。由原文“当网络运营者违背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当企业的数据安全管控能力跟不上技术发展的脚步,非法获取、滥用、泄露个人信息的风险就发生了”可知,“当企业的数据安全管控能力跟不上技术发展的脚步”是“非法获取、滥用、泄露个人信息的风险”产生的条件,而不是“非法获取、滥用、泄露信息的风险就会产生”的结果。

B.“所以我们要远离‘懂我’的APP”错误,于文无据。由原文“然而,过度索取权限、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和强制用户使用定向推送功能等现象的出现,让人们担心APP‘太懂我’会导致个人隐私被侵犯”可知,原文只是说“让人们担心APP‘太懂我’会导致个人隐私被侵犯”,并没有说“我们要远离‘懂我’的APP”。

C.“在采集和处理个人信息的时候,应当充分尊重用户的知情同意权,并要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错误。由原文“开展公开或向第三方提供个人信息、处理敏感个人信息等高风险处理活动的,应当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可知,原文说的是“开展公开或向第三方提供个人信息、处理敏感个人信息等高风险处理活动的”应当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而不是“在采集和处理个人信息的时候”。

故选D。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B.“为了公共利益进行使用就是合法的”错误,由原文“为此,立法亟须对涉及社会安全等重大公共利益的个人隐私数据采集利用作出特别的规定,同时公共机关采集和使用公民个人隐私数据也要依法依规进行,不得超越特定公共利益目的进行使用”可知,公共机关采集和使用公民个人隐私数据也要依法依规进行,不得超越特定公共利益目的进行使用,可见并不是所有为了公共利益进行使用就是合法的,要不得超越特定公共利益目的进行使用。

故选B。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A.在旅馆客房、集体宿舍等场所安装视频图像采集设备,侵犯了个人隐私安全。

B.“在公共平台上对车牌进行曝光”侵犯了个人隐私安全。

C.为应对公共突发事件,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必要时展示“部分隐私数据”,没有侵犯个人隐私安全。

D.“小区物业没有和业主协商”侵犯了个人隐私安全。

6.B

7.D

8.①借此表达对龙山自然环境的赞美;②丰富文章意蕴,增添文采;③点明文章主旨:自然山水能让人消除烦恼,回归澄净。

9.要点:①语言的诗化、古文化;②意境的中国化;③引用材料体现中国传统文化;④主旨意蕴体现中国传统情怀。

【解析】

6.

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B.“既指龙山秋日的和煦温暖,也指龙山人待人的友好、亲切,饮食注重火工,能慰藉人身、滋润人心”与原文不符合,原文为“龙山的秋意暖融融都是春情,或许是人情,或许是饮食”,原文不是“既……也”的并列关系,而是“或许……或许”的假设选择关系。

故选B。

7.

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形成对比”说法不妥。原文为“行囊有本涵芬楼版《酉阳杂俎》,通篇所记奇繁,或录秘藏或叙异事,佛、道、药材、方术、奇闻、动物、植物……异乎流俗之处,不失百味,令人咀嚼不尽。秋夜微凉,独坐案前孤灯下,窗外幢幢,书影也幢幢。阳台上爬过一只壁虎,起身看时,那物须臾遁迹,消失的角落里也许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世界”,可见不是对比,而是相互映衬。

10.C

11.B

12.B

13.(1)礼义,是百姓甘愿服从的;再用奖赏和刑罚来推行它,百姓就不会违犯禁令了。

(2)修路的士兵疲惫饥饿、遭受炎热潮湿折磨而死的人很多,西南夷又多次反叛,(朝廷)调集军队去进攻,军费开支以万万计却不见功效。

14.(1)有辩才与识见。

(2)(皇帝认为他)品行谨慎厚道。

(3)善于揣摩、迎合皇帝心意。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句译为:公孙弘上奏,遇到武帝不同意时,他不在朝廷上争辩。常与汲黯请求单独召见,先由汲黯提出问题,后由公孙弘进一步补充,武帝经常听得很高兴,所提的建议都加以采纳,因此,公孙弘越来越得到武帝的亲近和重用。

“有不可”省略了主语“武帝”,“不廷辨”省略了主语“公孙弘”,两处主语不一致,应断开,排除AD;

“天子常说”中,主语是“天子”,谓语是“常说”,“说”同“悦”,高兴的意思,主谓齐全,应在“常说”后停顿,排除B项。

故选B。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文中指后者”错误。文中“对策”出自“川人公孙弘对策曰”一句。本句的意思是“川人公孙弘在考试时答道”,“对策”是指公孙弘在应试对答,指前者。

故选B。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辕固因而对公孙弘提出了不要歪曲儒学的批评”错误。由原文“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可知,辕固是希望公孙弘一定要依据儒学论事,可不要歪曲儒学来迎合当世。

参考译文:

这一年,武帝征召官吏百姓中明晓当世政务、熟知古代圣王治国之术的人到朝廷任职,命令应征者与各地进京的“上计吏”同行。川人公孙弘在考试时答道:“我听说上古尧舜那个时期,没有尊贵的官爵和丰厚的奖赏,但百姓却相互勉励行善,不重刑罚,但百姓却不犯法,这是因为君主为臣民做出了正直的表率,而且对待百姓很讲信用;到了末代,有尊贵的官爵和丰厚的赏赐,但百姓却得不到劝勉,设立了严酷的刑罚却不能禁止违法犯罪,当时的君主本身不正,对待百姓又不讲信用。用丰厚的奖赏和严酷的刑罚,还不足以鼓励行善、禁止作恶,只有靠讲信用,才能达到这一目的。所以,根据人的才能而委任的官职,就能各司其职,做好工作;抛弃无用的虚言,就能了解事情的真相;不制作无用的器物,就可以减少对百姓的赋税;不在农忙季节征发役夫,不妨害民力,百姓就会富裕;有德的人受到重用,无德的人被罢免,朝廷就尊贵威严;有功的人升职,无功的人降级,群臣就会明白退让的道理;判处刑罚与罪过相应,就能制止犯罪;给予奖赏与贤能相符,就能劝勉臣子。这八项,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天下百姓,让他们各自从事生产就不会发生争斗,事情得到合理的解决就不会怨恨,让他们接受教育知道礼义就不会使用暴力,君主爱护他们,他们就会亲近君主,此是统治天下的当务之急。礼义,是百姓甘愿服从的;再用奖赏和刑罚来推行礼义,百姓就不会违犯禁令了。我听说:气相同就能互相影响带动,声相同就能互相呼应。现在,君主在上面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德义,百姓在下面与君主相谐调,所以心和就能气和,气和就能形和,形和就能声和,声和就会出现天地安和了。所以阴阳调和,风雨适时,甘露降下,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茁壮稻谷生机勃勃,红色瑞草萌生成长,山岭不光秃,湖泊不干涸,这是天地安和的最佳状态。”当时参加对策考试的有一百多人,太常奏报考试成绩,把公孙弘列为下等。对策上呈武帝,武帝把公孙弘的对策成绩提升为第一名,任命他为博士,在金马门伺应召对。齐人辕固,已经九十多岁了,也被选为贤良,征召入京。公孙弘斜着眼睛,不正视辕固,辕固说:“公孙先生,一定要依据儒学论事,可不要歪曲儒学来迎合当世!”儒生们有许多人嫉妒诽谤辕固,辕固就以年老为名免官回原籍了。这时,巴、蜀等四郡开凿山险修筑连接西南夷的通道,千余里外转运粮饷。过了几年,道路没有开通,修路的士兵疲惫饥饿、遭受炎热潮湿折磨而死的人很多,西南夷又多次反叛,调集军队去进攻,军费开支以万万计,却不见功效。武帝很担忧,下诏派公孙弘前去该地视察情况。公孙弘返京奏报情况,极力批评开通西南夷没有什么作用,武帝不听从他的意见。公孙弘每当在朝廷讨论问题时,总是列举陈述事情的端绪,让武帝自己抉择,不肯在朝廷之上与武帝当面争辩。因此武帝看出他为人谨慎厚道,善于辩论,熟悉文书法令和具体的官府公务,又会用儒术加以文饰,对他非常欣赏,一年之中升官到左内史。公孙弘上奏,遇到武帝不同意时,他不在朝廷上争辩。常与汲黯请求单独召见,先由汲黯提出问题,后由公孙弘进一步补充,武帝经常听得很高兴,所提的建议都加以采纳,因此,公孙弘越来越得到武帝的亲近和重用。公孙弘曾经和公卿商定某一问题的处置意见,到了武帝面前,他却完全背弃了原来的约定,而迎合武帝的心意。汲黯当即在朝廷上批评公孙弘说:“齐人大多欺诈而不忠诚老实;他开始和我们一道商定此条建议,现在却全都背弃了,这是不忠!”武帝责问公孙弘,公孙弘谢罪说:“了解我的人,认为我忠;不了解我的人,认为我不忠。”武帝认为他说得对。武帝身边的亲信经常诋毁公孙弘,武帝对他却更加优待。

15.C

16.①当朝圣明,劝说廖袁州不要归隐;②建功立业要趁早,不要虚度年华;③对廖袁州的信任和期许。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的能力。

C.“名士可以选择回归田园过隐居生活”错误,由“严安召见天嗟晚,贾谊归来席更前”可知,诗人用严安、贾谊典故,说明君主圣明,求贤若渴,礼贤下士,说明诗人认为名士应当出来做官。

故选C。

16.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

“闻道省郎方结绶,可容名士乞归田”写诗人听说省郎刚刚佩系印绶,做了皇帝的侍从官,你如果归隐田园,岂非虚度年华写出作者劝告廖袁州不要归隐,趁早建功立业。

由“严安召见天嗟晚,贾谊归来席更前”可知,诗人用严安、贾谊典故,说明君主如同汉武帝、汉文帝,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对名士虚席以待,说明诗人劝告廖袁州应当出来做官,不要归隐。

“何况班家有超固,应封定远勒燕然”将廖袁州比作班超、班固,认为他定能建立勒石燕然的雄工伟业,表达了诗人对廖袁州的信任和期许。

17.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能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焉尔 万里归船弄长笛 此心吾与白鸥盟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横、顺、致、鸥、盟。

18.A

19.B

20.①原文“100年来”“70多年来”“40多年来”,运用铺排,表述更为准确,语言更有气势。②原文列数三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强调时间短、成就大,表现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赞美。

【解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处,“穿越”,穿过,越过。“穿梭”,形容来往频繁,指两个或多个不同事物之间相互通过的现象。语境是说穿过崇山峻岭荒漠戈壁,应使用“穿越”。

第二处,“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也指闹得很凶。“沧海桑田”,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语境是形容贫穷地区变化之大,应使用“翻天覆地”。

第三处,“身临其境”,指亲身面临那种境地。“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环境中。语境是说纪录片给观众带来亲临其境的感觉,应使用“身临其境”。

第四处,“血浓于水”比喻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应该比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更为亲密。“情同骨肉”形容关系密切如一家人。由“同属一个国家,有着共同的根脉”可知,此处是形容中国人之间的血肉相连,应使用“血浓于水”。

故选A。

19.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例句“天花板”的双引号表特殊含义。

B.引号表特殊含义。

A.表引用。

C.表强调。

D.表反语,讽刺。

故选B。

20.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首先找到二者的不同之处,然后结合手法、句式以及句意分析表达效果。

不同之处在于文中使用“100年来”“70多年来”“40多年来”这一系列数字来展现这一时间段。

从句式角度来看,“……100年来”“……70多年来”“……40多年来”三句句式结构相似,使用铺排,更有气势;

从内容表述来看,文中三个数据展现了中国历史上三个重要的阶段,如中国共产党成立,如新中国成立,如改革开放,连续的三个数据从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成立再到改革开放凸显时间之短,但变化非常大,表达对中国共产党的赞美。

21.D

22.①就需要有家庭伦理 ②“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 ③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

【分析】

21.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的能力。

由上句“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可知,讲的是中国古代宗法制,所以句子“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应该在前,承接上句;后文讲的是家庭,所以“家庭不仅……,而且……”应放在后面,跟后面内容关系紧密,排除选项AB;

“生产”比“生活”程度深,所以应该是“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排除选项C。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文试题与作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