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46题)31-35

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关注。

‍‍‍2021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8月出炉,买买买!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1年12月高考分类练习专刊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3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寒食舟中作杜甫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小寒食:指寒食的次日,清明节前一天。此时距杜甫去世只有半年。②鹖()

冠:传说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用鹖羽所制之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强饮”不仅说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着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鹖冠”点出作者失去官职,不为朝廷所用的身份。

B.颔联十分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凭几舟中的所见所感。“天上坐”“雾中看”在真切中又透出一层空灵漫渺,把作者起伏的心潮也带了出来。

C.颈联写舟中江上的景物。蝴蝶蹁跹,穿空而过,片片轻鸥,逐流飞翔,由远及近,层次

分明;并通过这样的景色反衬诗人心情的沉重。

D.作者通过舟上所见之景来抒发内心的愁思,融“愁”于景,在自然流转中显出深沉凝炼,很能表现杜甫晚年诗风苍茫而沉郁的特色。

2.有人认为此诗“正见诗圣本色”,请结合本诗中诗人的形象作简要分析。

【答案】

1C2.本诗刻画了一位年老体衰,漂泊无依仍然心忧时局、胸怀国家的诗人形象。这正与诗圣杜甫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爱国主义本色相符。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由远及近”应为“由近及远”。

C故选。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诗圣本色”指诗圣杜甫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爱国主义本色。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作者在漂泊中勉强过节,“老年花似雾中看”,诗人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天上坐”、“雾中看”带出了作者起伏的心潮,这种心潮起伏不只是诗人暗自伤老,也包含着更深的意绪:时局的动荡不定,变乱无常,不也如同隔雾看花,真相难明么!“愁看直北是长安”,一个“愁”字点出了作者对国家时局的担忧。

本诗刻画了一位年老体衰,漂泊无依仍然心忧时局、胸怀国家的诗人形象的诗人形象。这正与诗圣杜甫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爱国主义本色相符。

3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蜀相杜甫(唐)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陆游(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下面关于两诗内容与艺术手法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杜诗颔联通过写景,一个“自”一个“空”,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对唐帝国中兴希望的渺茫。

B.陆诗颔联通过写景,壮怀激烈,渴望效法前人,上阵杀敌,抵抗金兵,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C.杜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之情。

D.陆诗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的爱国热情。

2.两诗都写到了诸葛亮,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具体分析。

【答案】

1B2.杜诗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慕、对其功业未就的惋惜以及自己不得重用、壮志未酬的痛苦;陆诗则以诸葛亮自况,渴望北征复国,建立功业,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壮志,抒发了壮志未酬,功业未成的愤懑。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与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

B.效法前人”错误。颔联写作者在镇江前线时,雪夜遥望瓜洲渡口宋军高大战舰;在南郑前线上,乘秋风,跨铁马,奔驰在大散关道上。这是陆游亲历的两次难以忘怀的抵抗金兵战斗,所以并非是“效法前人”。

B故选。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杜甫的《蜀相》,首联两句,前一句“丞相祠堂何处寻”是自问。这里不称“蜀相”,而用“丞相”二字,使人感到非常亲切。颈联两句写得格外厚重,含义十分丰富,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尾联两句承接着五、六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因此可知,本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陆游的《书愤》,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尾联用典明志。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一表真名世”,但终归名满天宇,“千载谁堪伯仲间”。千载而下,无人可与相提并论。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通

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33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闻乐天左迁九江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①元稹的好友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当时元稹被贬通州,此诗为元稹病中所作。

1________.从体裁看,这是一首。

2.对本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以残灯、黑影等描写,营造了凄惨悲凉的气氛。

B.第二句听闻好友被贬九江,点明了诗人心绪悲凉的原因。

C.第三句中的“垂死病中”,写出了好友此时的艰难处境。

D.第四句以景作结,使诗人的情感更藏而不露、含蓄不尽。

3.元稹把这首诗寄到江州,白居易读后十分感动,在《与微之书》中说:“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云,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白居易如此感动的原因。

【答案】

1.绝句2C3.第一,元稹为好友被贬而悲而惊,真挚感情自然流露,读来使白居易动容,为友情而感动。第二,诗歌把凄凉的景色与凄凉的心境融合为一,情调悲怆,为悲情而感动。

第三,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的苦闷心情和失意之感,引起白居易的共鸣,为这样的知己而感动。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体裁的掌握能力。

诗歌可以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言和七言。律诗每首八句,同样分为五言和七言。本首属于七言绝句诗。

2.本题考查对诗的赏析能力。

C项,“垂死病中”写出了好友此时的艰难处境错误。根据注释可知这首诗写在作者病中,因而“垂死病中”的应该是作者元稹而不是好友白居易。

C故选。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思想感情的能力。

这首诗主要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以景起,以景结,情景交融,写的无限凄楚哀怨,感人肺腑。首句“残灯”一词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伤感的感情基调,为下文得知好友白居易被贬埋下伏笔。第三句“惊坐起”紧接在“垂死病中”之后,说明对于诗人而言,好友被贬的消息动人心魄,表现了对好友的深切关心。最后一句以景结情,风雨寒

窗正象征了两人此时同样失意的处境,引起白居易的触动。因而令好友感怀。

3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江陵即事(唐)王建瘴云梅雨不成泥,十里津楼压大堤。

蜀女下沙迎水客,巴童傍驿卖山鸡。

寺多红药烧人眼,地足青苔染马蹄。

夜半独眠愁在远,北看归路隔蛮溪。

(注)①津楼:渡口修筑的瞭望楼台。②红药:指芍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瘴云弥漫,梅雨淅沥,津楼高耸,沿大堤蔓延,写出了江陵风物的特点。

B.颔联写蜀女热情迎接归来的船夫,巴童在驿站旁兜售山鸡,写出江陵一带繁忙热闹的景象。

C.颈联运用通感和夸张手法,使嫣红如火的芍药与绿意欲滴的青苔相互映衬,写出了初夏时节自然景物的美丽。

D.本诗前三联旨在赞美江南民俗风物,尾联卒章显志,将描写与抒情紧密结合,使情景浑然一体。

2.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夜半独眠愁在远”的“愁”?

【答案】

1D2.①烘托。首联用暗淡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凄迷的氛围,烘托了内心的愁苦。②以乐景衬哀情。中间两联写出江陵的繁华热闹、景色优美,反衬出诗人独在异乡的孤寂和因思乡而产生的愁苦。③直抒胸臆。尾联直言自己孤栖于南方,夜不能寐将自己内心的孤苦与思乡之情表现出来。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诗前三联旨在赞美江南民俗风物”错误。这首诗前三联是对此地民俗风物的描写,但是主旨不是赞美江南民俗风物,结合尾联“夜半独眠愁在远,北看归路隔蛮溪”,可知是借此反衬自己的思乡愁绪和身在异乡的漂泊之感。

D故选。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使人思想情感和和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本题要求回答“尾联中‘夜半独眠愁在远’的‘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的?这就需要从意象的点染、手法技巧的运用等角度去分析。分析的内容应该从“首颔颈尾”四联入手。

首先,“夜半独眠愁在远”尾联中的“独眠”是“”“愁”的直接原因,属于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因为孤枕难眠,所以忧愁,而愁思的地方在远处即在故乡,说明诗人正客在异乡,内心有一股浓厚的思乡情愫。

再看,首联,“瘴云梅雨不成泥,十里津楼压大堤。”用“瘴云梅雨”“十里大堤”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孤寂、沉闷的氛围,反衬了诗人内心的苦楚。

最后,中间两联用“蜀女”“巴童”“迎水客”“卖山鸡”以及“寺多红药”“青苔染马蹄”来表现此地的物阜民丰,非常繁盛的景象,诗人以乐景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苦、伤感之情。

3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寄李频方干②众木又摇落,望群还不还。

轩车在何处,雨雪满前山。

思苦文星动,乡遥钓渚闲。

明年见名姓,唯我独何颜。

(注释)①李频,与方干同为浙江人,两人是诗友,有唱和。②望群,有版本是“塑君”。③轩车,有屏障的车,楼车。④文星,星名。即文昌星,又名文曲星。相传文曲星主文才,后亦指有文才的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冬时节,众多树木的树叶都被吹落,既点明了写这首诗的时间,又为下面抒情作了准备。

B.首联明起,开篇即将题面说出,毫不做作。颔联紧承起句立意,可谓一气贯注,和平匀称。

C.本诗写了一件平常事,读起来却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主要是因为意象的圆润小巧。

D.本诗用语平淡质朴,有的甚至类似村言俚语,但丝毫不影响诗人借助这通俗语言表达情感。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

1C2.①盼望李频回家以及对李频的挂念。如“望群还不还”,就是直接盼望李频回家的意思,而“轩车在何处”又是对朋友的挂念;②赞扬李频为考中而刻苦学习并且希望朋友能够金榜题名。颈联写李频学习刻苦,感动了文曲星(李频学习刻苦使文曲星感动),希望朋友能够高中;③诗人希望能够和李频一起去垂钓,也表达了自己的归隐之志。“乡遥钓渚闲”,因为两人好久没有一起去钓鱼了,钓渚显得冷清,此处也有诗人无心功名,渴望归隐之意;④诗人抒发没有考中的羞愧。尾联说,明年看金榜上的名姓,只有我会因为没有看到自己的名字而羞愧。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清新自然”错误,本诗给人的感觉不是“清新自然”,而是“寂寥凄清”。

C故选。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题干的关键词“全诗”“简要”“思想”“感情”。先体悟全诗的情感,如“望群不还”

有渴盼之情,也说明与友人的感情深厚。“轩车在何处,雨雪满前山”有忧虑之情,担忧友人的前途、或路途的艰辛。“文星”喻指友人,才华横溢,有赞美之情。“苦”“动”

说明读书刻苦勤奋,希望在以后的考试能高中。“乡遥钓渚闲”中的“钓渚”,可见渴盼与友人相邀前往乡野,过着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有归隐之志。“明年见名姓”有对友人的期许之情,祝愿友人能够金榜题名,前途无量。“唯我独何颜”中“何颜”指的是有何脸面,诗人自感惭愧,可见自己与友人相比,自愧不如,以此衬托友人的多才,贤德。注意分点分条作答,梳理层次并做出简要概括:渴盼之情、担忧之情、赞美之情、归隐之志、自感惭愧。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文试题与作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