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2年10月9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梁晓声: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

 ⇑点上方名片,然后点关注

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

梁晓声

我很幸运,我的外祖父喜欢读书,为母亲读了很多唱本,所以,虽然母亲是文盲,但能给我讲故事。到少年时期,我认识了一些字,看小人书、连环画。那个年代,小人书铺的店主会把每本新书的书皮扯下来,像穿糖葫芦一样穿成一串,然后编上号、挂在墙上,供读者选择。由于囊中羞涩,你要培养起一种能力——看书皮儿,了解这本书讲的故事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是古代的还是当代的,从而作出判断,决定究竟要不要花2分钱来读它。

 

小学四、五年级,我开始看文学类书籍。从1949年到1966年我上中学,全国出版的比较著名的长篇小说也就二十几部,另外还有一些翻译的外国小说,加在一起不会超过五六十部。我差不多在那个时期把这些书都读完了,下乡之后就成了一个心中有故事的人。

 

从听故事、看小人书到读名著,可以说这是一脉相承的——没有听过故事的人很难对小人书发生兴趣,长大以后自然也不会爱读书。可见,家庭环境对培养子女阅读习惯有多重要!

 

好人是个什么概念?好人是天生的吗?我想,有一部分是跟基因有关的,就像我们常说的“善根”。但是,大多数人后天是要变化的,正如三字经所讲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当年,我们拿起的任何一本书,有个最基本的命题,就是善,或者说人道主义。我们读书时,会对书中的正面人物产生敬意,继而以其为榜样,他们怎么做,我们也会学着做。学的多了,也就自然而然地走上了这条路。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人读了很多好书,他很可能是个好人。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书籍对自己的改变,在“底色”的层面影响了我。因此,我对书籍的感激超越常人。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看到很多暴力、色情等不良内容。这是网络文化产生以后,全世界所面临的共同性问题。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一点,外国人很快就从这个泡沫中摆脱出来了——他们过了一把瘾,明白电脑和手机只不过是工具,没营养的内容很浪费时间;而且,这些不良内容就像无形的绳子,套住你品位使劲往下拽,往往还是“下无止境”的。如果我们的亲人和朋友们也成了这种低俗文化娱乐的爱好者,你也会感到悲哀。

 

咱们的电视节目跟五六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不仅仅以“逗乐”为唯一目的了,加进了友情、亲情的温暖和对是非对错的判断。这些正面的社会价值观开始不断进入我们的视野。当然,节目本身的品质也是重点。要相信,我们的大多数创作者会逐渐体会到:不应该只停留在“逗乐”的层次上。至于网络上的不良内容和受众人群,我感到遗憾——有那么多好的书、好的文章给读者带来各种美好的可能性,你为什么偏要往那么低下的方向走呢?娱乐也是需要体面的。看一本《金瓶梅》说明不了什么,但如果只找这类书和片段来看就有问题了。这样做人不就毁了吗?在当代社会,这样的人已经和那些文字垃圾变成同一堆了。现在,有些青年就愿意沉浸在那样的泡沫里,那就不要抱怨你的人生没有希望。

 

个人有没有文化自信?当然有。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看到就有许多人处于自卑的状态,哪怕他们成了有钱人、当了官,一谈到文化,他们就不自信了。而我也接触过一些普通人,他在文化上是自信的,可以和任何人平等地谈某一段历史、某一个话题。书和人的关系就在这儿——在教育资源、社会资源等方面,你无法跟那些出身于上层社会富裕家庭的孩子相比;但在读书这件事上,你们是平等的。无论你端盘子、开饭馆,或是工厂里的普通工人,那么多的好书就摆在那供你选择。与其怨天尤人——我没有一个好爸爸、好家庭,连朋友都在同样层面,不如看看眼前这条路,路上铺满了书。

 

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你多读一本好书,就会对你产生影响。实际上,除了书籍,没有其他的方式能够使普通青年朝向学者、作家这条路走过去。只要你曾经花过十年或者更多的时间去读好书,无论做什么,都有自信。

 

我们年轻时手头很紧,花8角钱买一本书也会犹豫。现在的经济条件好了太多,一本书即便是四五十元,也不过就是一场电影票的钱,可年轻人却不愿意读书了。现在,中国人口已经超过14亿,而我们的读书人口比例的世界排名却是很靠后的,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在地铁上,满眼望去,在一万个人里可能都挑不到一个有读书习惯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从一个人的言行中就能看到他们的父母与家庭,以及更深层次的文化背景。那些“追星族”还能活到什么高度?其实,我这么说的时候,包含着一种心疼。


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

原创作者|[美国]尼尔森


01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德雷克斯发现,当孩子们丧失信心时,他们会为自己选择四个不恰当或者错误的目的。之所以称为错误目的,是因为这些目的建立在该怎样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错误观念之上。


(1)寻求过度关注: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

(2)寻求权力: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3)报复:我得不到归属,但我至少能让你同样受到伤害。

(4)自暴自弃: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


所有人的首要行为目的都是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们(以及很多大人)之所以会在上述四个错误目的种选择一个或几个,是因为他们相信:


寻求过度关注或寻求权力有助于他们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


报复会使他们在没有能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经历中受到的伤害得到补偿;


放弃是他们的惟一选择,因为他们真的相信自己不够格。


孩子们不知道自己的错误观念。如果你问孩子为什么要做出不良行为,他们会说不知道,或者会给出一些其他借口。


每个人都想得到关注,这没有什么错。问题出现在孩子想要过度关注的时候。换句话说就是,他们用一种令人烦恼而不是有用的方式来寻求归属感。这种行为之所以令人烦恼,是因为它来自于孩子潜意识中的错误观念--"惟有当我是被关注的焦点时,我才有所归属。"这种孩子没有意识到的错误观念,使得孩子寻求过度关注的行为更增加了大人认为孩子是在令人烦恼地强求关注的感觉。引导孩子用建设性的方式来获得关注,对于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来说将是令人鼓舞的。


如果学生正在纠缠你,你可以给他们一项任务(比如让他们收作业、点名叫举手的孩子或者做个任务监督员)。有个4岁女孩在妈妈打电话时频频打岔,妈妈于是想出一个办法转移了这种令人烦恼的打扰。电话响起来以后,她先请对方稍等一下,然后把自己的手表递给女儿说:"看见这根秒针了吗?你瞧着它转,等它转上整整三圈的时候,妈妈就打完电话了。"


这个小女孩专注地看着秒针转,偶尔瞟妈妈一眼。妈妈不到三分钟就打完了电话,女儿这时说道:"妈妈,你还有时间呢,你还有时间呢。"


每个人都想要权力。权力不是个坏东西,取决于你怎么使用。当孩子抱有只有自己说了算才有所归属的错误观念(当然是潜意识的)时,他们对权力的运用在别人看起来就像不良行为。当孩子们以这种对权力的误解为基础而形成错误目的时,他们就学不会以有用的方式运用自己的权力,因此需要我们引导孩子以有益于社会的方式来使用自己的权力。


当老师或家长们发现自己与一个孩子陷入了"权力之争"中时,最有效的做法是立即退出争斗,并要承认所发生的事情:"我觉得咱俩陷入了权力之争。我可以看出来我的所做行为也加剧了这个问题。我猜你觉得自己受到了压制。我不想这样,但我确实需要你的帮助。让我们都冷静一会儿,然后再看看怎样用一种彼此尊重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02


当我们感到受了伤害时,就会自然反击。这似乎是人类的天性,也正是报复循环如此普遍的原因。我们又要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大人要求孩子控制他们的行为,而大人却难以控制得住自己的行为。


然而,控制你自己的行为对于打破报复循环来说是重要的。在你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时,要注意不能反击,而应该表示理解孩子的感受:"你现在一定觉得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我能理解。要是换成我,我可能也会有那种感觉。"


对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是消除报复循环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是还需要紧跟着解决问题:"当我们都觉得好受些以后,为什么我们不一起来谈谈这个问题呢。"


03


重要的是要注意到,可能并不是你伤害了孩子——或者是在你想帮助孩子而不是伤害孩子的时候,孩子感到受了伤害。同样重要的是,要知道惩罚(即使被拙劣地伪装成"逻辑后果")只能使报复循环永无休止。


那些以自暴自弃为错误目的(因为对自己能力的错误认识)的孩子们在白天可能不会给你带来什么麻烦,可是当夜深人静你有时间去思考的时候,你也许会辗转难眠——这孩子怎么好像在自暴自弃啊。


不像有些孩子说"我不会"是为了引起你的关注,自暴自弃的孩子真的相信他们不会。有了对孩子的错误观念的了解,你可以对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说:"宝宝,我相信你会想出办法来。"然而,对于以自暴自弃为错误目的的孩子,你需要花时间向他们一小步一小步地做示范。不能一下子做所有的步骤。你要是做的太多可能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无能。例如,你可以这么说:"我来画这半个圆,你画另一半"。或者,"我让你看我怎么系这只鞋带,然后请把你学会的做给我看,如果需要帮助就告诉我。"


要识别孩子行为目的背后的错误观念及其错误目的绝非易事,因为孩子可能以同样的行为来达到四个错误目的中的任何一个。例如,孩子可能以不做家庭作业来获取关注("嘿,看看我,你看我"),来显示权力("你制服不了我"),来寻求报复("你觉得我的成绩比我更重要,这让我很伤心,所以我也要让你伤心"),来表示自己无能为力的感觉("我真的不会")。理解孩子的目的非常重要,因为对于不同的目的,有效的干预和鼓励方式是不一样的。


只要你能沉下心,总是可以的。


点下面节目链接更多精彩

听书全集音乐合集高分电影
纪录片集传统曲艺
国学名著
电视剧集百家视频
百家音频
小品合集
跟书旅行
戏曲合集
中国小说了凡四训中国典籍
易经全集道德经集黄帝内经
外国小说茅盾文学中外历史
官场小说哲学心理诗词歌赋
家庭育儿小学课程幼儿英语
单  田  芳袁  阔  成德云相声
京剧全集黄  梅  戏越剧全集
昆曲全集秦腔全集豫剧全集
钢琴名曲萨克斯曲音乐会集
古筝名曲成名金曲人物传记
红  楼  梦三国演义西  游  记
水  浒  传
金  瓶  梅
四大名著
唐诗三百宋词三百话剧合集
诗词大会
天道合集
演  唱  会
窦  文  涛李  玫  瑾
毛  泽  东
曾  仕  强郦波合集马  克  思
王  立  群康震合集
易  中  天
罗翔合集王  阳  明高  晓  松
单  田  芳德  云  社梁  宏  达
梁  文  道马  未  都许  子  东
马  家  辉侯  卫  东袁  腾  飞
蒋勋合集叶曼合集叶  嘉  莹
欧  丽  娟周  建  龙艾  宝  良
刘  慈  欣曲  黎  敏郭  继  承
董卿合集蒙曼合集李诞合集
倪  海  厦杨雨合集
李  小  牧
翟  双  庆鲍  鹏  山钱  文  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