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国人学汉语为啥很难摆脱洋腔洋调?原来是基因影响!

双鸭山学长 语言生活见闻录 2022-06-09

苏黎世大学的语言学家巴尔塔萨·比克尔(Balthasar Bickel)评价 “同时,这项研究还强调了生物学家和语言学家之间需要比传统上更紧密的合作。”


我们都认可社会族群、地理、历史文化等原因对人类语言的演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基因因素是否也有作用呢?语言学家、人类学家和生物进化学家都试图研究这个问题。


有部分学者提出了语言进化的基因偏倚假说,即认为基因和语言特征是共同进化的,一种语言特征之所以出现或保留,是因为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在遗传上倾向于增强处理这种特征的能力。但该假说争议很大,缺乏直接证据。


但去年在《科学进展》上的一项研究首次为语言进化的基因偏倚假说提供了直接证据,更为基因在语言进化中的潜在影响提供了确凿的证据。DNA 的细微差异确实会影响一个人感知声调的能力。香港中文大学的认知神经科学家、该论文的第一作者黄俊文(Patrick Wong)说:“我们首次发现了基因变异与语言特征有关的直接证据。”“这一观点对那些有语言障碍的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语音感知的基因影响


早前研究:

其实早在 2007 年,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研究者已经证实基因和声调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在分析了全球 49 个群体的 983 个等位基因和 26 个语言特征的大型数据集侯,研究者发现即使在控制了地理和历史因素之后,仍有两个基因(ASPM和AMPH1)与声调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由这两个基因衍生的等位基因频率较低的人群更有可能使用声调语言(即以声调来区别语义和词汇等)。但是此项研究着重于群体水平的研究,并没有开展实验去研究基因的具体影响。


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最新研究:

在《科学进展》上发表的这项新的研究中,香港中文大学黄俊文团队对 400 多名中国粤语区人士进行了听力测试。同时,也测试了参与者的智商、记忆力以及对音调和韵律的感知能力。研究人员对参与者进行了基因分析,发现 3 个基因的 9 种变异与音调感知有关,还有 7 个基因的 13 种变异在一般语言处理中起作用。ASPM 基因有两种变异,形成 T 和 C 两个等位基因,在欧洲人中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59% 和 41%,而在此项研究的 400 多名中国人中分别为 84% 和 16%。研究表明,T 等位基因增强了以声调语言为母语的中国人的声调感知能力。同时,测试人群中的 70%,都有 TT 变异,这说明了它在讲粤语的人群中的突出地位。


基因影响有限:

然而,基因对声调感知的整体影响很小,远不如智商和音乐训练这些后天的影响大,特别是音乐训练。研究发现,在同样没有声调语言经验的前提下,音乐家能更好地学习声调语言,他们的听觉系统比很少或没有音乐训练的人更准确地编码声调。



音乐训练的影响


对语言障碍者的临床和教育意义:

除了为语言进化的遗传偏倚假说提供了直接证据,本研究还可能具有临床和教育意义。语言障碍者通常会有对声调语言的声高出现感知问题,所以临床医生有可能在早期基因筛查中利用 ASPM 和其他基因,来识别有此类语言障碍风险的儿童。


这项新研究也启示了对某些语言障碍的可能干预方法。任何形式的音乐训练,都能增强那些不携带 ASPMs TT 变异的参与者的声调感知能力。黄俊文说:“对于那些使用声调语言并且有语言障碍风险的人来说,小提琴或声乐课可能是一种早期干预。”


此研究也可能对个性化学习有所启示。研究人员发现音乐训练似乎与基因型相互作用,T等位基因携带者对音乐训练影响的敏感性较差,但C 等位基因携带者似乎从音乐训练中能得到语音感知的强化,因此对于个性化学习来讲, C 等位基因的携带者可以接受音乐训练,以抵抗潜在的声调感知障碍。


虽然在基因对语音的影响中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哈佛大学的语言科学家达米安·布拉西(Damian Blasi)强调“我不指望任何一项研究能够明确地证明语言变化的本质原因,这项研究也不例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