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人

朱健 朱健zhujian 2021-03-02
一键关注朱健zhujian,点击蓝字,轻松关注


    当一个人走了多年后,老百姓早已不记得“组织”上,那格式化的美誉评价了。
    留下的,却是老百姓内心最真实、最直白的评价。
    如果老百姓说:他是一个好人。
    那这个人,一辈子也就值了。

    新疆原一把手、自治区党委书记宋汉良,离开我们已经20年了。
    但,一提起宋汉良书记,熟识的人都会说,他是一个好人。


    


车夫


    1986年春,我随宋汉良书记去南疆调研(新疆的南部,维吾尔民族主要聚居地)。

    在路过和田地区墨玉县时,有一段乡间沙石土路。

    路,像是一条凸起的堤,两旁是修路时挖出来的半米多深的沟。

    路况很差、也很窄,只能勉强通过一辆车。

    

    我们的车在行驶中,看见前方有一辆毛驴车,也在前行。


    司机师傅,职业性地按了喇叭。
    宋书记立即提醒司机师傅,不要催,让毛驴车先走。

    驴车夫,听到了汽车喇叭声,回头看了一眼。
    噢,这是一位维吾尔族大叔。 

    只见车夫大叔,拿起了鞭子抽起了毛驴,毛驴车加档提速了。

    我们的车,一直尾随着毛驴车。

    车夫大叔,不停地拿鞭子抽着毛驴,还时不时地回头看一看。

    我们可以感到,车夫大叔很着急。
    因为,他手中的鞭子,是一鞭接着一鞭,狠狠地抽打在毛驴身上。

    宋书记说,告诉老乡,不要着急。

    地委的维语翻译摇下车窗,对着前方的车夫大叔喊道:不用急、不用急。

    车夫大叔,听到了喊声。
    只见他,放下了鞭子,却换了一个棍子。
    车夫大叔用棍子,狠狠地一棍接着一棍,敲打着毛驴。
    毛驴车,飞奔了起来。

    我们虽然看不到车夫的表情。但可以感到,他心急如焚。
    他已将毛驴车,加到了最大的档位。
    毛驴,被打的快跑、快跑、再快跑!

    看到眼前的景象,宋书记对司机师傅说:
    停、停、停!老乡的毛驴车太危险了。

    我们的车,停了下来。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毛驴车,也停了下来。

    这是什么情况?

    只见车夫大叔望了望我们,又围着驴车转了一圈,将驴车牵到了路边。

    惊人的一幕,发生了!
    车夫大叔在驴车的一侧, 铆足全身的力量,凭一己之力,将毛驴连带着车架一起,直接掀翻到路边的沟里。

    我们全惊呆了。
    天哪,这世上,还有这么实诚的人!

    我们迅速下车,都奔向了毛驴车。
    车夫大叔,涨红了脸,结结巴巴地用维语说:对不起,毛驴车跑得慢,挡了道,耽误了你们。

    面对这老实巴交的车夫大叔,我们内心那个歉疚啊,说什么呢? 
    真的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车夫大叔掏心掏肺、损己让路的举动,让我们感到:
    虽然同是路人,有民族、百姓、官员之别;有毛驴车、汽车之分。
    但,人与人的尊重是相互的。

    车夫大叔能感到,汽车里的人,对他的尊重和谦让。
    
    真是:你敬百姓一尺,百姓敬你一丈。

    宋书记,怀着真诚的歉意,通过地委翻译,对车夫大叔说:对不起,你太谦让了。我们慢一点没关系。
    马上,宋书记又摸着车夫大叔的手,摸着他的腰,询问他腰扭了没有?
    
    和田地委,也有一辆车随着我们。
    随后,我们两辆车的人和大叔一起,把驴鞍子卸下,把毛驴扶了起来。
    还好,毛驴没事。但驴车架坏了。

    宋书记问地委的翻译,这个驴车架,大概值多少钱?
    翻译说,用不了200块钱。

    我这个小秘书,赶紧拿出了200块钱,要给车夫大叔。
    地委的同志挡住了我,他们抢着要给这个钱。

    车夫大叔,一个劲地向后退。谁的钱,也不要。

    宋书记通过翻译,告诉车夫大叔,今天给你造成了车架损坏,这个钱你一定要收下,否则我们心里会很难受的。
    
    车夫大叔,最后还是收下了钱。但他拿钱的双手,一直僵硬地举着,显得手足无措。
    并不断地边鞠躬边说:谢谢,谢谢!
    宋书记最后,还嘱咐地委的同志,要帮大叔把驴车架修好。

    由于,宋书记出门都是轻车简从,从不警车开道、招摇过市、招人反感。
    车夫大叔,仅凭眼前这两辆车的阵候,根本看不出宋书记是个大官。

    车夫大叔,他只是通过翻译,知道这是一个书记。
    但是,是乡里的书记?还是县里的书记?还是地区的书记?
    给车夫大叔再大的想象力,他也不敢想,这是新疆的一把手。

    人心,都是肉长的。
    车夫大叔,他心里一定能感受到:今天,他遇到了好人。

    凡事,替对方考虑,这是做人最起码的标准。
    尊重和关爱最普通的人,哪怕是素不相识的路人。这是一个好人必备的素质。
    也是,一个领导干部的底线。
    宋书记,他做到了。


毛驴车,行驶在乡村路上,真实反映了,当时南疆乡村自然生态。



鸡蛋


    宋汉良书记,在和田地区洛浦县纳瓦乡,村里走访调研。
    
    村委会是几间土房子。
    一间大一点的房子,可能是平时用来开会的。
    桌子,是用土坯垒起来的。四周,用土坯垒了些长条,可以当凳子坐人。
     
    我们坐下不久,村干部就提了一壶茶,拿了些大瓷碗,放在了土坯桌上。
    不一会,村干部又端上了两大盘煮熟的鸡蛋。

    当时南疆很穷,农民更穷。
    鸡蛋,是农民用来招待最尊贵客人的。

    土房子的两个窗户,是打开的。窗外,站满了向屋内张望的小孩。
    显然,他们知道村里来了大领导。

    过了一会儿,我在做笔记时,一抬头,好家伙。
    两个窗户,塞满了小脑袋。但他们一声不响,非常安静。

    小孩们根本不关注,大人们在谈什么。
    纯净、透亮、毫不掩饰的目光,都盯着那两大盘煮熟的鸡蛋。
    
    饥馋、稚嫩、胆怯、童心都从渴望的眼神中,满满地溢涌了出来。

    孩子们,虽然一声不吭、一言不发。
    但,那一双双直愣愣、馋巴巴、饥辘辘的目光,
    这目光,即刻就能击穿,这世界上一切正常人的怜悯心、同情心。

    宋书记抬头,也看到了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
    他回过头,轻轻对我说,把鸡蛋给孩子们送去。

    我立马站起来,就去端鸡蛋,村干部半推半就地阻拦了一下。

    我端了一盘鸡蛋,走出了屋子,走进了小孩之中。

    我给孩子们发鸡蛋,居然没有一个孩子,敢伸出小手。
    最后,还是有一个孩子羞涩、扭捏地接受了。
    有了第一个,就有了第二个。很快一盘鸡蛋就发完了。

    我拿着空盘子进屋,宋书记带着凝重的眼神,轻轻地说,把剩下的那一盘鸡蛋,也给孩子们!

    宋书记话音很低,但全屋的人都听到了。
    这真是:言轻情重,一言见真情。

    我端第二盘鸡蛋,送给孩子们时,发现前面拿到鸡蛋的孩子,都没有吃。
    很多孩子用舌头舔着鸡蛋皮,那种珍惜、不舍的表情,让人看了,心里更加难受和痛楚。

    回到屋里,我再记录时,突然发现,整个交流谈话的话风,骤然变了。
    村干部没有了套话、恭维话,句句都是大实话、真情话。

    多年的政治洗礼,不管是哪个民族,哪怕是村里的干部。
    眼睛都是“有活”的,脑袋都是“灵光”的。
    
    如果你讲官话,他们马上会讲套话,恭维迎合你。
    如果你是来“演戏”的,他马上会甘当配角,配合你。
    一切,都会让你舒舒服服的。

    宋书记就这么一句轻轻的言语:“把鸡蛋给孩子们送去”!
    他们马上就知道,宋书记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好领导。
    心里话、大实话,也敢给宋书记讲了。

    领导,只有真心牵挂百姓。
    百姓,才会掏心实话实说。

    当座谈结束,我们出门时,一个感人的场面出现了。
    孩子们居然还在门口,鸡蛋都没有吃。
    一个个小手拿着鸡蛋,童声童语地喊着:谢谢,谢谢!

    看着一个个稚嫩、天真、淳朴的孩子。
    此时,我真想把天下的鸡蛋,都送给孩子们,送给这些贫困、但懂事的孩子们!

    多年后,当时宋书记在村里走访调研时,大家都说了些什么,我一点也想不起来。
    
    但,孩子们童声童语,手握鸡蛋,一声声”谢谢!谢谢!”
    宋书记告别时,带着凝重痛楚的眼神,面向村民,掷地有声的告别:
    我们一定会帮助南疆人民脱贫致富!
    
    这场景、这画面,永远印刻在我的脑海里!

    我们回到乌鲁木齐后,新疆自治区党委立刻就制定了“南疆三地州脱贫致富工作方案”。
    一个集全新疆资源,帮助南疆人民脱贫致富的工作,全面展开了。

    怜悯心、同情心,是一个好人必备的人格。
    更是一个好领导,最低的行为门槛。

    心疼困难的群众、帮助弱势的群体,是一个好领导应负起的神圣职责。
    宋书记,他做到了。


宋汉良书记与南疆各族干部群众在一起。                      



厕所


    八十年代,南疆地区大部分县乡,老百姓仍然沿袭着千年的习俗。
    千家万户的厕所,都是蹲坑式的旱厕。

    在南疆乡村,公共厕所极少。
    仅有的简陋公共厕所,也没有专人打扫,卫生状况极差。
    
    我们到南疆,也都是入乡随俗。

    我随宋汉良书记,来到了克州阿克陶县皮拉勒乡调研。
    一到乡政府,我先去上了一趟厕所。

    乡政府的旱厕,出奇的简陋。
    它不是一人一坑,而是挖了一个长条深坑。在长条深坑上,摆放了八块跳板。
    这样,可以同时四人上厕所。

    八块跳板之间,没有隔板。上厕所的人,相互是没有隐私的。

    上厕所时,每一个人,都得脚踩两块跳板,蹲在那里,没有任何可扶的东西。
    腿脚力量不好的人,蹲在那里,真有掉到粪坑里的危险。
    
    绿头苍蝇,像轰炸机一样,嗡嗡作响。一群一群地满厕所飞来飞去。
    粪坑里的粪便上,爬满了蛆。
    天气非常热,粪便、尿水形成的沼气,混满了屎尿臭味。
    熏得人,不敢正常喘气。
    辣得人,眼睛都睁不开。
    
    我以冲刺的速度,上完厕所,逃窜了出来。
    就这样,眼睛还辣得要死,满身都是屎臭味。

    此时,我的心里,也冒出了一个担忧。
    宋书记,年长我一辈。他上厕所,蹲在跳板上,腿力可以承受吗?

    可现状就是如此,又能怎么办呢?

    州委的秘书长,上完厕所后。
    他十分为难地告诉我。他很担忧宋书记上厕所的问题。

    我只能宽慰他,没有关系,宋书记不讲究,腿脚还挺好。

    州委的秘书长,还是找来了乡里的干部。把憋在肚子里的火,噼里啪啦地全撒在了乡干部身上。 
    让他们马上去打扫厕所,再拿一点生石灰,盖在粪便上。

    宋书记,恰好路过,要去上厕所。大概听到了秘书长对乡干部的气话。

    他非常自然,笑呵呵地说,这是多大的事呀!
    人,都是吃五谷杂粮。 是人,都得拉撒!
    然后,他又讲了当年他们在野外石油勘探时,上厕所的轶事趣闻。

    宋书记,确实很有上旱厕的经验。
    他告诉我们,碰到了这种沼气很浓、很臭的旱厕,要脱下外套,包在头上,当口罩,预防中毒,并保护眼睛。
    上完厕所后,一定要把外套脱下来,放在外面凉一凉,挥发臭气。
    
    听了宋书记一番话,州委秘书长如释重负,脸上马上露出轻松的笑颜。
    乡干部也高兴的屁颠、屁颠地,去找生石灰和打扫厕所去了。
    
    那个年代的干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领导干部,不作秀,不假装。
    基层干部,挺实在,不拍马。
    上下都是真实的,都不用演戏,不用假装,有啥说啥。
    
    所以,领导到基层,就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作为曾经的石油地质专家,宋书记对各类事物很敏感,永远有一种解决问题的冲动,和为老百姓办好事的情怀。

    座谈交流一开始,宋书记居然给大家开出了一个新课题。
    如何推进南疆地区农村文明建设,改善老百姓上厕所的问题。

    一个省的一把手,和基层干部在村里,一起研究农村群众上厕所的问题。
    可能,这是全国第一例。

    那天,出现了有趣的一幕。
    乡政府院子里的树杈上,挂了许多件外衣。
    这都是参加座谈的同志,按宋书记传授的“秘诀”,上完厕所,进屋前,将外衣挂在树杈上。

    我们南疆调研结束后,自治区推出了许多支持南疆经济发展的政策。
    其中,就有“改善和修建南疆地区农村公共厕所”的专项工作。
    同时,还拨出专款,用于南疆地区修建和改善公共厕所。

    三十多年前,一个肮脏的旱厕,引发了一个地区民生的改善、社会文明的进步。
    
    这样的情景,放在当下一些地区,是不可能再发生了。
    这是,为什么呢?

    过去,领导干部下基层,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所以,就能直接了解到,基层真实的情况,洞察到群众的冷暖。

    看看,当下许多落马的高官。
    所谓下基层,要有专人打前站、踩点,检查高官的吃、住、行、拉撒的设施。
    甚至,“群众”也被异化了,甘愿“当托”,配合作秀。

    这种,下基层的“表演”。
    实际上,社会真实的情况、群众的真实生活,早已被屏蔽和阻隔了。
    剩下的,也就是很无聊的作秀了。
    
    看一个领导,是不是一个好的领导。往往就从点滴的小事,就能测试出其 “真、善、美”。

    一个简陋旱厕的记忆,伴随着我几十年。始终印在我的脑海之中。

    旱厕,虽然很简陋、不卫生,甚至十分肮脏。
    但,宋书记和基层干部们,在旱厕面前,健康的、朴实的、干净的人格和品质。
  
    折射出最朴实的印记:
    宋汉良书记是一个好人,是一个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好领导。


八十年代,南疆地区简陋的蹲坑厕所。


                             痕迹


    什么是历史?
    历史,不仅仅是高、大、上。
    市井小民,鲜活多彩的生活,才是历史留给后人,真实记忆的痕迹。

    为了便于大家更好地了解,八十年代新疆的南疆,了解南疆社会的真实状况、发展阶段、民俗民风。
    
    也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章中所提到的各种场景。

    发一组珍贵的照片,让大家穿越时空。
    返回到八十年代,跨越到南疆。
    
    一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异域风情。
    看一看,当时南疆原汁原味的真容真貌。
    
    我们,曾经在这里工作过。
    我们,从这里一步步走来。
    历史,在这里留下了痕迹。


这张照片,浓缩了当时南疆乡村的路,乡村的房,乡村的人,乡村的地摊。


当时,汽车“的士”,还没有进入老百姓的生活。毛驴“的士”,是老百姓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老外,入乡随俗,搭乘毛驴“的士”。


贫穷,挡不住自娱自乐。在滚滚尘埃中,大男孩站着驾驭“战车”,过把武士之瘾。


真心疼这位劳累疲倦,卖馕饼的小女孩。


饭馆打工小男孩,让人在心酸中看到了男子汉的担当。


小小的孩儿,已经艰难地讨生活。


在昏暗的作坊,依然快乐幽默的打工青年。


传统工匠,他的神态传递着工匠精神,散发着浓郁的古典韵味 。


百岁老人,依然守着百年馕饼作坊。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是代代相传的。


孤独的守望,能多卖几个西瓜,是老大爷的期盼。


在原生态的集市上,辛苦一年的农民,就指望着在此,能换点钱。


原生态的集市,是人们社交的重要场所。


全神贯注,认真卖水果的小贩。


在古城,幽深巷道,走家串户的流动菜贩。


最原汁原味的剃头摊子,穿越时空依存着古老气息。


乡村食堂,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息。





【以下是我写过的文章。每一篇文章,都透过父母、同事、战友和自己的生活,留下小人物的记忆,折射历史的痕迹和理性的思考。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有学问的前辈

老前辈

武汉,飘来“半粒灰”(百万级阅读量)

父亲的户口(百万级阅读量)

“公主”的临时户口(百万级阅读量)

一枚公章(百万级阅读量)

一个绝版高尚的人(百万级阅读量)

儿子的学费打了水漂

一个小病毒,撂倒一个大行业

谢谢,百姓的贴身卫士

口罩,多彩的江湖

呼吸,呼吸,一切为了呼吸

跨越太平洋的神奇口罩

老爷子,别哭

五味杂陈

唉,谁都有这一天

母亲,越来越“不明白”了

唉!让人又爱又恨的“群聊”

夺命的客车

土“砖”,敲开了国际“大门”

特殊的学费

一个“草根”行业的故事

让心颤动的永恒瞬间

父辈的情义

小田有工作了

小田失业了

公章的律动

母亲的阳台

我的“文盲”兄弟,帮我考大学

父亲节,特别的告慰

劲草,在疾风中生长

给八十五岁的妈妈写篇作文

“黄豆官”在福建

总经理为你流泪

士兵探营



谢谢阅读,欢迎转发!

请关注我的公众号↓↓↓

   

由于我的公众号在开通时,系统已不支持“留言”功能

我的微信号:zhujian195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